晨光熹微,车轮滚滚,载着向往与期待,碾过蜿蜒的江河,翻越沉默的山岭。一次纵贯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的千里驰骋,在仲夏的清风中,如一幅泼墨长卷在自驾中浩然铺展。山河如史诗,在车窗外飞驰;人文似星斗,在旅途中闪烁。我们用滚烫的旅程,去阅读祖国最荡气回肠的篇章。
旅程始于湖北,在江城武汉的烟火气中,挑一处老社区斑驳的矮凳,竹筷急速搅动,酱汁裹挟每根面条,一碗浓香四溢的热干面下肚,是荆楚大地最熨帖的礼遇,也是开启起我们旅程的第一把钥匙。夜幕垂江时,蛇山之巅的千年诗楼正被光影重新雕塑,巍峨的黄鹤楼,极目楚天舒,大江东去,千载白云似乎仍在诉说着昔人远去的诗情。诗在唐朝写就,却在今夜的光影中复活,黄鹤楼的激光刺破夜空,恰似勾践剑劈开时间帷幕。那柄越王勾践剑,穿越两千五百载风霜,锋芒森然,寒光凛冽,静卧在湖北省博物馆展柜内,无声诉说着卧薪尝胆的孤勇与时光淬炼的永恒,是历史长河中一道冷冽而锐利的闪电,剑身映出参观者敬畏的脸庞,历史在此刻完成对视。
溯江而上,直抵重庆奉节。追寻那张十元人民币的印记,我们立于瞿塘峡之巅。夔门,这长江三峡的雄关锁钥,此刻就在眼前轰然洞开!赤甲、白盐两山如巨神之斧劈就,万仞绝壁直插云霄,将滚滚长江挤压成一道愤怒的激流。涛声如雷,撞击着巍峨的崖壁,天地间回荡着造物主最原始、最磅礴的怒吼。所谓“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千条江河在此夺路狂奔,把旅人的惊叹碾成碎末撒进漩涡,那一刻,方知何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惊心动魄。
入四川,仿佛踏入一部厚重的文明长卷。三星堆,青铜神树参天而立,金铜面具神秘诡谲,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古蜀密码,在眼前骤然复活,将古蜀国的迷雾拨开一角,令人惊叹于中华文明源头的瑰丽与奇谲。在蓉城成都,走过玉林路的尽头,小酒馆的灯光温暖了夜色;锦里的熙攘,是市井生活的鲜活注脚。
然而,此行最摄人心魄的明珠,当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梯田般的海子,澄澈如最纯净的蓝宝石、绿翡翠,倒映着山峰、彩林、流云,色彩斑斓得令人心醉神迷。五花海斑斓似梦,长海静谧深邃,珍珠滩瀑布飞珠溅玉,诺日朗瀑布气势如虹……轰鸣的水声是大地最强劲的心跳。九寨之水,是天地间最神奇的调色盘,以无与伦比的纯净与绚丽,涤荡灵魂,美到令人失语,无愧“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盛誉!
驱车向北,在广元,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剑门关化作了触手可及的险峻。七十二峰如利剑直插云霄,关隘雄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以勇气为甲胄,踏上那令人屏息的猿猱道——身侧是呼啸的山风,脚下是万丈深渊,铁索悬空,绝壁嶙峋,无遮无拦。每一步都是对胆魄的考验,每一步都更真切地触摸到先民开凿天路的艰辛与无畏。行走其上,方知蜀道之“难”,是地理的险阻,更是精神的高峰,何为蜀道精神的不朽丰碑!
旅程的句点,落在陕西的厚重与醇香里。一碗酸辣鲜香的臊子面,是西府人待客的滚烫情谊;酥脆掉渣的肉夹馍,浓缩了老饕“肥肉不腻,瘦肉不柴”的极致追求;豪气冲天的牛羊肉泡馍,需亲手掰出慢生活的仪式感……这里连一碗面都是八百里秦川最实在、最温暖的犒赏。面食的香气,抚慰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也仿佛连接起千年古都的烟火人间。
当车轮碾过长江的浩荡、山城的层叠、盆地的丰饶、秦岭的苍茫,我才真正读懂了何谓“江山如画”。从未有一片土地,能如中国这般——将鬼斧神工的自然、波澜壮阔的历史、生生不自息的文明、熔铸成令人热泪盈眶的“大好河山”。
山河壮阔,行者无疆;吾国万疆,与有荣光!(黄山市烟草公司 田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