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刚过,一个身影穿梭在宁静的马岗村,正在挨家挨户走访。春种已过,他和村民一道观察着毛桃的长势,期待即将到来的收获。一颗颗青桃藏匿在枝杈间,静待夏长……
乡愁生根,两代人的泥土情
他叫金连兵,是滁州明光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干部,也是乡亲们口中亲热的“大老金的娃儿”。这亲切的称呼,悄然串起了两代人的乡愁。
“组织需要,我就回来。”谈及为什么选择驻村工作,金连兵的眼神里除了笃定,还流露出一丝怀念,“我父亲当年也在马岗村公社工作,我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
对金连兵而言,马岗村是他父亲年轻时挥洒汗水的土地,也是他童年记忆里的故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乡愁,如今,金连兵带着和父亲一样的责任感回到这片土地,既是一份穿越时空的牵挂,也是一种宿命般的传承。
驻村春夏,从小板凳到读书班
初到马岗,金连兵发现村里的党群活动中心好像少了一份“热闹”。东家农忙、西家办事,村里开会总是很难聚齐人。金连兵索性把党课移到村民家的小院,搬来小板凳,泡上大碗茶,和乡亲们围坐着学政策、聊民生,用方言讲党建,把“新思想”融入进田间地头的故事里。
大人们的课讲“活”了,金连兵又跟着驻村工作队一道组织起留守儿童暑期读书班。大家把村党群活动中心的会议室整理出来,招募一批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大学生志愿者,让村里50多名留守儿童能够聚在一起读书学习。既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又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
每天下课时,金连兵手牵着手送孩子们回家,像四十年前父亲牵着他一样,走过父辈挥洒过汗水的田垄,一步一步走过的是两代人的乡愁接力。
硬核追债,“要账专业户”的坚持
随着工作深入,金连兵了解到马岗村有两笔租房账款一直没有收到。马岗村没有规模化的种植业,也没有赖以支撑的产业,就靠着出租土地和房屋增加收入。不帮村里把账款要来,乡亲们的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这份责任感牵绊着金连兵,为了帮助村里要回款项,他几乎翻烂了民法典,天天上门做工作、摆道理、讲法律。在某某花卉公司的会议室里,看着温和好讲话的驻村干部在账款的事情上寸步不让,指着民法典条文据理力争。
“他可真是个‘要账专业户’!”公司负责人现在想起来还是苦笑着摇头,“没见过这么能磨的干部,带着民法典和合同连蹲我七天!”
在坚持不懈的较劲和努力下,金连兵最终成功帮村里追要回了二十多万账款。马岗村张书记对驻村干部的工作充满感谢,“这一批驻村工作队来到马岗,真的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莫大帮助!”
光明工程,点亮归家一盏灯
改善村民生活,还有不少实际困难需要解决。马岗村农贸市场和西高小区附近的路灯年久失修,天色一暗就看不清路,乡亲们回家的路走得磕磕绊绊,想要做点什么都不方便。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发现问题,金连兵便立刻想办法解决。他牵头联系检修人员,细致摸排了马岗村路灯故障情况,形成数据详实的一份调研报告。在向局里定期汇报驻村工作情况时,金连兵拿出调研报告,重点陈述了马岗村道路照明故障的困境,积极向为村里申请帮扶资金。
看到金连兵精心准备的报告,领导们都不由得赞叹他的用心,并向省、市局上报申请帮扶资金。目前,金连兵所申请的乡村道路照明公益捐赠项目,已经通过了安徽省烟草专卖局的审批,即将与马岗村签订捐赠协议,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修缮村庄路灯。
归园田居,锣鼓声里说丰年
驻村时间过得飞快,金连兵彻底融入了马岗村的生活,现在,他每天下班后的休闲活动是给羊喂草。村民陶国平年纪大了,家里养的羊喂不过来,金连兵主动上门帮忙。“闲着也是闲着,喂喂草又不费事,还能打发时间。”金连兵扬手抛下一把草料,笑得轻松自在。
在金连兵的建议下,村里购置了一套锣鼓,让村里会吹擂打鼓的乡亲重新拾起手艺活。善打鼓的、吹唢呐的,身怀绝技的各路乡亲重新聚首,组成一支新的锣鼓队。《百鸟朝凤》的调门重新响起,伴着曾经熟悉的旋律,马岗人的乡情更加浓厚,马岗村的精神文明更加丰富。
驻村工作还没有结束,在下一步工作计划里,金连兵的打算是继续干好帮扶振兴工作,帮马岗村找到自己的路,发展出自己的产业和优势。
“什么时候马岗村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真正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了,我们驻村干部的使命才算真的完成。”望着这片土地,金连兵爱得深沉。
“我们现在正在好起来!”金连兵的结对帮扶户庄新年充满希望。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 眭琳 马浩哲 张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