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漆器传承人高光友 解码八千年非遗技艺

2025-07-01 09:35:5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2025年6月,知名抖音创作者汪梦云深入贵州毕节,独家探访彝族大方漆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光友,在漆香弥漫的工坊中沉浸式体验这项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古老工艺,揭开非遗技艺在当代传承的鲜活图景。千年技艺现场直击:从生漆

2025年6月,知名抖音创作者汪梦云深入贵州毕节,独家探访彝族大方漆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光友,在漆香弥漫的工坊中沉浸式体验这项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古老工艺,揭开非遗技艺在当代传承的鲜活图景。

千年技艺现场直击:从生漆采集到 “不打稿作画” 的匠心底蕴

在高光友的漆器工坊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徐徐展开。作为大方漆器传承人,高光友向汪梦云详细介绍了这项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传承人以一场生动的工艺展演,勾勒出大方漆器穿越八千年的历史脉络。“东汉时期,彝族先民就用天然生漆髹饰皮革。”高光友手持竹制漆筒展示割漆工艺,“每年六七月割漆,每棵树日产量仅 20-30 克,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 液体黄金 '。”

制作现场,他完整演示”制胎 - 灰底 - 髹漆 - 打磨”核心流程:以牛马皮胎为基底,经浸泡刮毛制成胎体;灰底工序需反复涂抹三层瓦灰与猪血的混合物,确保胎体平整;最令人称奇的 “不打稿作画”环节中,漆刷在其手中如神来之笔,彝族火把图腾、龙凤纹样无需起稿便跃然漆胎,打磨后的器物表面呈现珍珠母贝般的温润光泽,尽显 “百里杜鹃红,一器千年韵” 的工艺美学。

 

图片2.png

 

守正创新:非遗传承人破局工业化浪潮的双向探索

面对现代工业冲击,高光友坚守 “皮胎”传统工艺的同时寻求创新突破。“机器能做漆皮,但做不出天然漆的呼吸感。”他带领匠人团队保留 “皮胎轻便耐摔"”的特性,该工艺曾随马帮远销东南亚;在设计端,将彝族银饰纹样与激光雕刻技术结合,推出 “漆木银” 复合工艺茶具,杯身彝族文字图案通过 “激光雕刻 + 手工髹漆”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去年推出的系列产品被年轻消费者抢购一空。

工坊内,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形成独特景观:左手边是浸泡皮革的木槽,右手边是与高校合作开发的天然漆色粉实验室。“我们花三年时间攻克色粉稳定性难题,现在石绿、朱红等传统色能保持二十年不褪色。”高光友指着实验数据说道。

文化传承的当代实践:从工坊到课堂的活态延续

“做漆器如育孩童,容不得半点急躁。”在交流中,高光友分享了他对非遗传承的坚守。面对现代工业化浪潮冲击,他仍带领匠人团队,在保留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探索创新,让大方漆器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谈及传承初心,“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用漆绘陶片,我们这代人得让技艺跟上时代。”

从东汉髹漆皮革的先民智慧,到当代融合数字技术的创新实践,大方漆器在高光友等匠人的坚守中,完成着从 “用器物”到 “文化符号” 的千年蜕变。正如汪梦云在探访手记中所写“当漆刷划过胎体的沙沙声与工坊外的蝉鸣交织,我听见的是八千年文明在时光里的回响。”这项承载着彝族文化基因的技艺,正通过匠人的双手,在新时代续写着 “器以载道” 的文明篇章。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