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大楼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座承载着教育创新使命的地标建筑即将交付使用,为上海市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位于华师大普陀校区、大夏大学旧址,总建筑面积约 5.98 万平方米,新建两幢 15 层教育发展大楼及 2 层地下室,包含南北子楼与室外联通空间。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与普陀区携手打造的重点文化地标,该项目旨在成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地标、国家教育发展重镇基地以及全球教育发展新高地,对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项目投用后,将化身全国顶级的重点高中校长培训基地,国家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智能教育研究院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科研单位也将入驻。届时,这里将成为推进跨学科智能教育创新,输出 “师大方案” 与 “师大见解” 的前沿阵地。
在建造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技术引领,以 “大质量” 管理方针为指导,采用样板引路,将建筑智慧化贯穿施工全周期。面对造孔灌注桩钢筋笼对接、钢结构楼板预埋等技术难题,团队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达到一次成优高标准。在毗邻地铁与居民区的狭小场地上,创新应用 “穿插施工法”,精准调度 6500 吨钢结构构件;成功试验应用国内首台同步爬升高空作业机房 SCAW1.0,有效解决高空作业机房垂直运输难题,推动钢结构建筑高空智能立体施工工艺升级。凭借出色表现,项目斩获上海市 “金钢奖”“优质结构” 等多项荣誉,取得上海市 QC 成果 5 项、国家级专利 2 项,发布国家级期刊论文 6 篇。
在建筑设计上,项目位于普陀校区金沙江路校门一侧,地处以丽娃河为纽带的校园空间景观序列端点,主体建筑形成标志性视觉焦点。南北两栋板楼分别呼应南侧校园空间和北侧城市轴线,展现开放包容的校园形象。室外广场与绿化设计引入公园化理念,打造多维度立体绿化体系,同时合理设置 3 个出入口,与校园路网有机结合,提升交通便捷性与安全性。
从教育蓝图到知识殿堂,中建八局以匠心与品质,在丽娃河畔筑就时代精品,不仅为华东师范大学打造了崭新的教育空间,更彰显了新时代建设者的使命担当,与城市共生长,与教育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