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嘉禾县广发镇的薄雾,烟田里便响起富有节奏的“笃、笃”声。58岁的曹开峰拄着油亮的竹拐,如精密仪器般在垄间移动——左拐前探丈量间距,右杖轻拨检查叶背虫卵。“每片叶子都是会呼吸的金元宝哩!”他含混的乡音里透着笑意。这个自幼被小儿麻痹症夺去行走能力的汉子,用弯曲的脊梁撑起全家希望,更在翻滚的烟浪中点亮了无数乡邻的致富梦想。
弯腰拾希望,废品堆里萌芽金叶梦
2016年清明前夕的夜雨敲打着铁皮屋顶,曹开峰在漏风的土屋里辗转难眠。三轮车斗里沾着泥浆的废纸板散发着霉味——这是他当天奔走一天的收获,换来的62元刚够买二十五斤米。墙角木箱突然传来女儿压抑的抽泣,中考在即的少女攥着退学申请书:“爸,我去打工供弟弟读书...”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谷雨时节。当邻居王老五驾驶崭新的拖拉机驶过门前,车斗里翡翠般的烟叶在阳光下流淌着油光。“烟站保底收购,种四十亩能挣这个数!”王老五扬起的五根手指,像火种落入曹开峰眼底。当夜,他拖着僵直的腿爬到村委办公室,沾着泥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自家5亩薄田:"我要流转土地种烟!"
(烟站人员和曹开峰在田间交流生产技术)
时任广发烟草站站长的段劲松至今记得初访场景:昏暗的灶房里,曹开峰把《烤烟栽培技术图解》摊在膝盖上,竹棍颤抖着指向“打顶抹杈”的插图。从此烟田里多了一道震撼人心的风景:为掌握移栽深度,他趴在泥地里丈量垄沟;为练习打顶,他拄拐站立三小时。妻子发现他掌心新茧叠旧茧,边抹泪边包扎,他却咧嘴指向烟株:“新芽顶着露珠冒头了,烟草站的技术员说我们今年烟叶长势很好!”
昂首致富路,金叶助垒三层小洋房
2018年盛夏,温度计定格在61℃。曹开峰紧盯着最后一批烟叶的色泽变化,汗珠顺着佝偻的脊梁沟往下淌。当金黄的烟叶出炉时,烟草站技术员的声音带着惊叹:“20亩,上等烟比例72%!老曹你这技术可以啊!”计算器跳出“85000”这个数字的瞬间,妻子突然放声大哭——这相当于丈夫捡五年废品的总和。
金叶铺就的致富路路越走越宽。2020年,烟站结对帮扶他进行技术生产提升,大力实施大田深翻深载技术,亩产提升18%;2022年筹建生物质智能化烤房,均价跃居全村第一。2023年秋,80亩烟田创下16.8万元纯收益。
儿子婚礼当日,儿子儿媳将三层小楼钥匙交给曹开峰“楼梯坡度特意改成8度,爹的轮椅能自己上来!”新建的房里,放着他的“6年来的脱贫三宝”:磨得发亮的拐杖见证田垄艰辛,写满烟技要点的笔记本浸透智慧汗水,而那个生锈的废品秤砣,永远提醒着来路不易。
躬身传星火,拐杖点亮乡邻助残灯
“李哥你摸摸,这烟叶多肥实!”在截肢村民老李的炕头,曹开峰握着对方颤抖的手抚摸烟叶。2018年当选县残联副主席后,他创建“帮扶团”,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六张合影——那是他带领残疾乡亲在金叶田里的合照。
老李的转变最令人动容。截肢后,这个曾经的壮汉整日蜷在炕上,直到曹开峰连续百日登门。“今天学编烟叶,断腿不影响手指灵活!”曹开峰把烟杆架在残肢上示范,汗水浸透的衬衫紧贴嶙峋脊背。收获季交完烟的那晚,当老李颤抖看着银行卡里的四万元烟款,放声大哭,曹开峰狠狠地在他背上拍了一掌:“哭啥!这是咱用断腿踩出的黄金路!”
在红鹰社区烟农互助小组,这位“双拐组长”早成精神支柱。三年来他推动社区扩种烟田200亩,创立的“残健结对”模式让烟农户均增收5万元。2023年夏修水渠时,暴雨冲垮堤坝,他第一个跳进激流打木桩。浑浊的洪水没过腰际,佝偻的身影在浪涛中稳如磐石。“曹叔腿脚不便,却总冲在最前头!”年轻党员们红着眼眶筑起人墙。
(烟站党支部结对帮扶曹开峰)
夏日晨曦中的瑞青村弥漫着甜涩的烟香。曹开峰的烟田旁,儿子曹志勇正利用农机作业。两代人的身影在霞光里构成奇妙图景:父亲弯腰查看烟株的剪影像扎根大地的活雕塑,儿子操纵的钢铁坐骑轰鸣着现代农业的强音。
暮色四合时,曹开峰照例巡看烟田。拐杖尖在松软的泥土留下两行深痕,像大地的琴弦。村委会墙上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标语在夕阳下流淌着金辉。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里,这位用残躯丈量土地的汉子,终将佝偻的脊梁挺成了精神的海拔。(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