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武义县柳城镇,盛夏的江下村,荷塘连绵成碧,微风中粉绿交融,迸发勃勃生机。村中心“鸣秀”小店的卷帘门清晨六点准时升起,店主蓝鸣秀一边整理快递收发区的快件,一边在手机上回复微信群里的订单。“以前夏天就怕下雨,莲蓬卖不掉只能烂在地里,现在可以线上预订,快递直接发货,荷花开在门口,生意却做到天边。”她笑着说,手上的动作却不停。
图为江下村荷塘盛夏风光 傅利强/摄
这个曾因传统经营模式陷入困局的小店,成为如今江下村“数字突围”的缩影。2023年,在香溢志愿者团队的入驻下,小店联合周边农家乐通过“私域流量+助农平台+快递驿站”三位一体模式焕发新生。
“荷畔朋友圈”破圈引流:从靠天到靠自己的关键转变
江下村是浙江省农家乐集聚村,每年夏季便进入游玩旺季。然而,传统“坐店等客”模式让许多商户陷入“旺季卖水、淡季喝风”的困境。“游客走了,店也就歇了,一年赚的钱只够糊口。”蓝鸣秀的困境曾是全村缩影。
2023年3月,香溢志愿者团队入驻江下村,首件事便是搭建“江下荷风”微信群。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商户将商品搬进线上:莲蓬按斤称、荷花插瓶卖……“游客离村也不怕,扫码进群就能下单,第二天快递就发出。”仅荷花季,群内订单就达到175单,带动周边20户村民增收。
更令人惊喜的是“私域流量裂变效应”,“群里不能只发广告,”蓝鸣秀强调,“要分享江下村的‘生活气’。”群内分享莲子的新式做法,莲子饮、莲子羹等从传统中医衍生出来的新特色带给客户全新的体验。“现在群里每天都有新客户。”蓝鸣秀的账本上,线上销售额占比已从0攀升至70%。
图为店主展示新鲜的荷花与莲蓬 傅利强/摄
武溢侬平台“穿针引线”:从田间到舌尖的共富链条
如果说私域流量破解了“流量焦虑”,武义县烟草专卖局搭建的 “武溢侬” 助农平台,则让江下村的农产品走出“村口半径”,真正打通了供需两端的信息通道。
志愿者依托平台将村里的优质农产品,如莲子、藕粉等信息发布上架,吸引需求端客户自主下单。“以前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再加上志愿者帮忙拍照、写介绍,农产品的销量一下子就起来了。”农户老张兴奋地说。志愿者们还组建助农直播团队,在荷花田边、在“鸣秀”小店里,为农产品直播带货,吸引了各地的消费者下单,让畲乡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浙江。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供应链端,曾经“各自为战”的农户开始标准化生产,莲蓬从采摘、分级到统一销售、运输,大家拧成一股绳、凝出一股劲,村子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图为江下村村头新貌 傅利强/摄
便民服务点“跨界赋能”:从小店到中心的温暖转变
洞察到村民收发快递需跑几里外镇上的痛点,香溢志愿者建议“鸣秀”小店引入了快递代收代发服务。小小的店铺一角,经过改造,设立了规范的快递收发区,“取快递的人多了,生意也跟着好了!”店主笑逐颜开。村民们来取件时,顺手买包烟、捎瓶酱油,更关键的是,农家乐的客人离开时,也能方便地将购买的农产品就地打包寄走。
小店人气骤增,功能叠加产生的“乘数效应”,让客流量和销售额稳步提升,这一改变也让零售户与村民形成共生关系:村民寄快递带动商铺人气,商铺代销农产品反哺利润。小店不再是孤立的物理空间,而成了连接情感与需求的温暖节点。
夕阳熔金,再次洒向无垠的荷田。微风拂过,荷叶依旧沙沙作响,但这“丰”声,已不再是单薄的自然物语,它交织着微信群的提示音、快递的扫码声、店主与村民的欢笑声,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数字乡村协奏曲。香溢志愿者的红马甲,如同跃动在碧波间的火苗,以数字为薪,以创新为引,点燃了江下村小店的新生之火。(傅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