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辽阔的11.46万平方公里疆域上,从繁华市区到遥远口岸,从广袤农网到边防军营,234户零售客户的信赖,构筑了客户经理杨永峰的服务版图。五年前,年逾不惑的他从送货员转身踏上新征程,如今已如戈壁胡杨,在风沙酷暑中深深扎根,用超越540公里的服务半径和始终如一的坚守,成为践行“11345”内蒙古烟草发展战略、守护边疆客户的金色标杆。
540公里,丈量的是责任。
杨永峰的服务半径大得惊人。最远的一户零售店,往返一次就是540公里。额济纳旗的风沙不讲情面,夏季的酷热更是能将人“烤”得发晕。面对这样的环境,杨永峰从未退缩。他深知,服务好边疆的每一位客户,是职责所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驱动着他一次次踏上漫长的路途。他常说:“客户找咱,就是信任咱,再远也得去,再难也得帮。”一个朴实的例子是农网客户老巴音。老巴音年纪大了,对新的卷烟订购系统操作不熟练,眼看要错过订烟时间,急得直跺脚。电话打到杨永峰那里,杨永峰二话不说,驱车近50公里赶到老巴音的店里。他没有简单地代劳,而是耐心地、一遍遍地教老巴音拉操作步骤,直到老人能独立完成。“杨经理啊,不光帮我把烟订上了,还教会了我这老头子用新玩意儿!”老巴音逢人便夸。这往返近百公里的路程,解决的不仅是一次订烟,更传递了服务的温度与耐心。
(客户经理杨永峰)
“移动课堂”,点亮的是经营。
零售客户的经营难题,杨永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琢磨着,得让大伙儿懂经营、会赚钱。于是,他结合公司政策和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课件,把“课堂”搬到客户身边。《卷烟品牌我知道》《吸引顾客的小窍门》《卷烟经营的生意经》……这些内容实在、接地气的“移动课堂”累计开了20多场,1500多人次参与。他不光讲,更注重听。每次培训结束或走访客户,他都认真记录大家的反馈和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实实在在的努力带来了看得见的效果,辖区零售户的毛利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数字增长的背后,是客户们鼓起来的“钱袋子”和舒展的眉头。
拥抱变化,赋能的是未来。
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已年届五十的杨永峰没有选择“躺平”。他深知,只有自己先学懂弄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客户。他利用业余时间啃书本、学软件,钻研客户管理、数字化工具这些新知识。他成了“蒙选e购”零管系统的“推广达人”和“解惑专家”。推广不是发号施令,而是手把手地教。他带着平板电脑走进店铺,一遍遍演示系统操作,模拟销售场景,让客户看得懂、学得会。在他的指导下,辖区数十家客户成功升级为现代终端,其中一些店铺实现了全店铺管理、全商品扫码、全方式支付的数字化运营。他还常态化走访市场,收集信息,为每家客户建立动态档案,帮助他们分析库存、看清销售趋势。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学习不分年龄,服务永无止境。
(杨永峰指导农网客户使用零管系统)
扎根如胡杨,照亮后来人。
如今,杨永峰依然保持着那股学习的劲头和服务的热情。更令人动容的是,如今的他欣然肩负起“传帮带”的责任,将积累半生的经验与滚烫的信念薪火相传,引领着一个又一个年轻身影,坚定投身于行业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那大漠风沙中,一株坚韧的胡杨正催生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林。
在风沙漫天的额济纳旗,杨永峰就像一棵坚韧的胡杨,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践行着烟草人的使命;用真诚细致的服务,浇灌着边疆的“金叶”沃土。他在祖国西北边疆写下的,不仅是一位烟草人的忠诚与热爱,更是在这个人人渴望速成的时代,一份关于“坚守”价值的厚重宣言:真正的沃土,从来都是用心血一寸寸浇灌而成。(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