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一首民谣传唱不止:“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刻刀下的葫芦和柜台前的人间烟火,都映照着市井生活的时代变迁。兰州城关区曹家厅的长青零售店里,店主寇爱香与从事葫芦雕刻的爱人,在甘肃兰州城关烟草局的助力下,让两项看似无关的“守艺”与“守店”,碰撞出文化传承与零售创新的火花。
十多年前,寇爱香怀揣梦想开起小店,爱人执刀刻葫芦,刀尖流转百年非遗技艺;她则守店经营,却因定位模糊在市场中步履维艰。“想卖手工艺品,但客源不稳;兼卖日杂百货,却又失了特色。”老板寇爱香回忆道。一方是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一方是生存压力的现实困境,两者如何相融,创业初期经验的匮乏,她一度陷入迷茫。
转机始于工作人员的一次走访。工作人员小樊敏锐洞察小店潜力:“刻葫芦是兰州的文化名片,何不与商品组合销售?既能引流拓客,又能传播非遗!”一番话拨云见日。更令寇爱香感动的是,这场互助帮扶并未止步于建议,工作人员通过讲解店面分区、商品搭配技巧,让20平方米小店实现空间增值,帮助设立“非遗文化角”,葫芦作品与柜台相映成趣。
雕刻葫芦与零售结合的创新建议,更是为小店发展打开新思路。精美的雕刻葫芦与其他商品相得益彰,吸引众多文玩爱好者纷至沓来,原本普通的杂货店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 “文化打卡点”,让店铺成为邻里交流、文化旅游、共享生活的空间,人气持续攀升。
如今,他们的非遗作品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柜台间,刻刀仍在起舞。这里售出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段文化传承故事。这场有温度的互助帮扶证明,守艺人的匠心不仅能在人间烟火中生根发芽,更能使文化传承在新时代的街头巷尾生生不息。(马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