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围场文化体制机制高质量改革,切实提升广大群体在文化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围场县政协于6月份,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县博物馆、四合永镇、棋盘山镇、哈里哈镇,广泛征求机关、企业、网络媒体从业者、文艺工作者、基层群众的意见,重点围绕思想引领、文化服务、网络治理进行讨论和研究。参与活动的委员们一致认为,面对新形势,唯改革者胜。要通过有效手段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围场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进一步推进全县文化事业繁荣。
(一)导向为魂,聚焦思想引领重点领域,凝聚社会广泛共识。以宣扬党的理论、践行正确价值观、引领重点人群为切入点,牢牢掌握思想政治话语权。二是坚定不移扩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全社会的号召力。充分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的美好愿景相结合,通过画册、动漫、短剧等生动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起广大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强大共鸣。三是毫不动摇增强党委政府在广大群众的公信力。通过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定期宣传党委、政府在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决策、总体规划,让广大群众知晓党委、政府的工作成绩,通过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感悟,促进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践行正确价值观方面 一是通过拍摄轻松、幽默、诙谐短视频(可模仿新疆“馕警官”),拍摄素材可向广大网友征集,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感,进一步普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协调宣传部门,举办围场道德模范人物评比活动,深入挖掘围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并在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办“围场道德模范人物颁奖活动”(可模仿央视“感动中国”),并通过围场融媒向社会群众宣传,引领全社会学习典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三是由政府牵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机关单位、企业、公民的行为准则中,协调宣传部门、商务部门共同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公民累计积分,通过积分兑换折扣券、消费券,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提升全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引领重点人群方面 一是大力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结合乡村“熟人社会”这一特点,发挥乡规民约作用,通过村组干部、种养殖大户等乡坤村贤的示范带动,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良好风尚,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二是大力开展青少年“红色研学”活动,协调团县委、县少工委在建党日、建团日、建队日、国庆、县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讲解党的大政方针、爱国主义课程、塞罕坝精神,培育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正确价值观。三是大力做好企业经营者思想引领,协调统战、工商联等部门,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主线,对支持党委政府决策、积极投身发展大局、主动服务弱势群体的企业经营者予以表扬宣传。
(二)质量为王,扭住文化服务关键环节,满足群众精神需求。认真做好完善要素、文化环境、文化产品三门功课,切实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完善要素方面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大力引进外地文化产业相关企业,促进社会资本与围场文化资源、产业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融合,促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商业等行业的跨界深度融合,打造围场文化领域首发经济新业态。二是做到“目中有人”,大力培育文化人才,深入挖掘本土创造文化方面的人才(如“木兰任老师”、作家司娜等),为文化人才搭台助阵,激发文化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大人才素质培训,提升人才创作能力,为优化围场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壮强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推动围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智能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县城居民同等的文化服务。文化环境方面 一是加大充分盘活围场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采取有力措施对历史文物做好修复,并充分挖掘历史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将文物和史料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资源。二是加大家乡文化普及和宣传,组织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家乡文化进社区”“家乡文化进企业”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普及围场皇家文化、秋狝文化,在全县营造热爱家乡文化的浓厚氛围。三是创新表达方式,协调教体、文联、团县委等部门,组织举办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融合的新型文化产品(如汉服时装秀、戏曲摇滚),吸引广大年轻群体;打造围场文化IP,设计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文旅IP形象,如卡通形象、吉祥物等,通过商业化实现文化价值转化。文化产品方面 一是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抓手,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意见箱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征求文化产品需求意向,形成群众文化服务需求“菜单”,指定文旅部门针对“菜单”制定文化服务计划表,促进文化服务精准化。二是激活民间力量,鼓励支持社会文艺组织和文艺人士(如网络文艺主播、业余文艺爱好者、老年合唱团、学校文艺特长生等)参与文化服务,组织社会文艺人士到社区、农村、养老院等开展义演,增大文化服务力量。三是在积极鼓励广大群众文艺创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星奖”文艺创作评比活动,发动广大基层群众创作参与评奖,针对优秀作品,可在文化广场、五小广场举办展览活动,激发广大群众文艺创作的热情。
(三)治理为要,破除线上管理瓶颈难题,净化网络清朗空间。扎实做好主流媒体、网络建设、网络法治等工作,以网络综合治理维护线上文化繁荣。主流媒体方面 一是以内容创新增强主流媒体“定锤音”作用,统筹县域内现有资源,成立本土网络短剧创作团体,以改革开放以来围场知名人物(如北雁商城创始人王立东、福满家创始人李占武等)的奋斗历程为蓝本,展现围场历史变迁,彰显党的领导下作为事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引起广大群众共鸣。二是以宣传扩散壮大主流媒体影响力,协调围场融媒与本土网络大V合作(如木兰任老师、围场信息网等),在私营网络媒体的页面中刊登主流媒体原创网页,并保留主流媒体跳转链接,实现主流媒体流量裂变扩散。三是以流量变现保持主流媒体发展韧劲,指定围场融媒增设社会新闻专栏,开放商业广告业务,进一步吸引流量,扩大主流媒体在广大群众的影响力。网络建设方面 一是在全县开展全民“网络公开课”,呼吁广大网民文明上网,不在网络空间造谣、信谣、传谣,结合围场多民族共同居住这一特点,呼吁不搞地域、民族歧视、尊重民族习俗。二是明确职能部门对分管行业、领域的网络监管责任,加强网信工作人员培训,加大各单位(特别是医院、学校、住建、资规、环保等单位)应对网络负面舆情能力,建立职能部门负面舆情应对预案,推进企业事单位科学应对舆情。三是规范运用人工智能,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解析高风险AI系统的限制和合规要求,进一步普及AI基础知识,宣扬不滥用AI,不利用AI生成不和谐、违背公序良俗内容,在全社会树立科学正确运用人工智能的理念。网络法治方面 一是对网络一切错误思潮进行态度明确的抨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掀起舆情以胁迫党委、政府的团体和个人,加大打击力度。二是将网络低俗、媚俗、庸俗内容纳入到网信处置范围,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对正能量的网络内容,通过主流媒体推送,扩大社会关注度,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三是进一步做好全社会网络反诈宣传,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举办“全社会反诈月”,向广大群众普及新型的网络诈骗方法和手段,做好相关网络诈骗法律条文和词汇解读,通过网络法治手段,进一步净化网络清朗的空间。(张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