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静宁县界石铺镇的朱山村,212户人家守着4477亩耕地。2020年,朱山村和全国许多村庄一样脱了贫,但脱贫后的路如何走得更远、更稳,防止返贫的担子并不轻松。
提起何畅泳,村民们都会笑着喊一声“何书记”,这位从甘肃兰州城关区烟草局来的驻村干部,虽然驻村只有2年,却已经成为了村民眼中的“自己人”。朱山村地多,种着大片的玉米和洋芋,但他最挂心的还是那4户有返贫风险的人家。他认为,光送米送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得帮他们找到长远生计。挨家挨户走访后,他决定带着困难户发展苹果种植和蜜蜂养殖。
起初并不顺利,老张家苹果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老刘家养的蜜蜂产出的蜜晶莹透亮,可就是卖不上价。“这么好的东西,不能烂在地里。”何畅泳急得直搓手。2024年初,他做了个大胆决定,在村委会议室支起手机搞直播。第一次对着手机镜头直播的何畅泳明显有点紧张,话也说不太顺溜,他拿起苹果,实实在在地讲:“这是咱朱山自己种的,甜得很,没打啥药,大家放心吃。这是老李家的土蜂蜜,绝对没掺假”连苹果上的疤痕、蜂蜜里的花粉都如实展示,就是这份实在劲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打那以后何畅泳更上心了,白天,他顶着日头在果园里拍视频,苹果挂枝头的样子、老乡们采摘的笑脸,他都记录下来;晚上,他抱着手机研究怎么弄直播、剪视频。他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帮大家卖苹果、卖蜂蜜、教施肥这些田间地头的实在活儿,可就是这些小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何畅泳看来,驻村帮扶就是要给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村里有个刘大爷,老两口身体都不好,他每次回兰州办事,总会记得给刘大爷带些常备药回来。何畅泳做的这些事,桩桩件件都落在朱山村的土地上。帮着卖特产,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一点;推广新农具,让种地轻松了一点;关心困难户,让他们的心暖了一点。
如今村里,新硬化的村道干净整洁,果园里的苹果树生机勃勃。何畅泳依然行走在田埂上,忙碌在老乡家,将“丝路先锋”党建品牌理念诠释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事。他故事就像静宁的苹果一样,朴实无华,却自有甘甜。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贴近村民,在朱山村这片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一个驻村干部的平凡坚守。(张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