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软烂可口;汤色清亮醇厚;入口鲜香四溢;细品回味悠长。 从北京来运城关帝祖庙旅游的李女士边吃边说。在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当天,采访人员走进关公故里——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在王剑羊肉泡的非遗工坊里听到的评价,这份传承近四十年的舌尖至味,连同那杯清润的栀子花茶,徐徐揭开了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厚重传奇。
时光倒流至民国末年,解州羊肉泡这门民间技艺几近湮没。年仅二十岁的张有德怀揣寻根之志,在历史的尘埃中按迹寻踪,终使这一碗羊汤重焕生机。薪火相传,1979年,张有德将毕生心血托付于侄子张三稳;十年后,张三稳见女婿王剑勤勉笃学、心性纯正,遂将衣钵倾囊相授。自此,王剑掌勺至今已近四十年,灶火依旧旺盛,初心坚如磐石。
这肉讲究的就是‘烂’,入口即化;汤要‘鲜’,不腻不腥。王剑羊肉泡解州店的丁店长,一语道破食客络绎不绝的奥秘。其精魂,全系于三根不可撼动的“支柱”:中条山天然散养的优质绵羊,赋予羊肉清鲜本味与软烂口感;辅以当地特有的甘冽州水,是滋养一方风味的密码;而历经三代人打磨的古法技艺,则是点化食材至臻境界的无形之手。滚烫的羊汤浇入碗中,肉片肥瘦相间,炖煮得恰到好处。再着以羊油辣子的热烈奔放、翠绿葱花的清爽提鲜,配以千层饼的酥脆焦香,多重滋味在唇齿间交融碰撞,令人久久回味。更显匠心的是那一杯温润的栀子花茶,这味消炎去火的药茶,巧妙地平衡了羊肉的温补之性,化解了食客对夏日吃羊汤燥热上火的担忧,尽显前人饮食智慧的精微。因此在2003年的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上一举夺得“中国面食特色金奖”。
如今,“王剑”这块金字招牌已在侯马、永济、闻喜等地开枝散叶,拥有了十余家分店。然而,面对时代涌动的扩张浪潮,王剑团队却始终保持着难能可贵的清醒。丁店长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为了确保每一碗汤都纯正地道,让每一位顾客尝到的都是口味如一的软烂鲜香,我们不敢冒进,而是通过加强技艺培训,不断潜心探索来传承这份文化遗产”。这沉甸甸的“不敢”二字,正是对味道原乡最虔诚的守护。
四十年光阴熬煮,三代人匠心接力。王剑羊肉泡在关公故里书写着一部热气腾腾的非遗活态传承史。当速度与规模成为时代标签,王剑选择以敬畏之心守护一方烟火,只为让南来北往的食客,在唇齿留香之际,永远铭记“解州”二字最本真的温热与醇厚。正如北京烤鸭之于首都、狗不理之于天津,王剑羊肉泡正成为运城饮食文化的新名片。它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一份穿越时空的文化乡愁。( 文 / 孟琴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