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周口文化影响力,增强文旅融合驱动,提升传统文化创新力。我市持续推进文化事业积极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黄泛区是黄河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黄泛区的沧桑巨变充分彰显了周口人民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特质。前不久,在首都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黄泛区新歌——弘扬黄河文化周口书画作品展”,引起了强烈轰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书法家丁谦说:“我看了以后,感觉很震撼,也很振奋,整个书法作品、书画作品,近百幅,我觉得每一幅都写的、画的十分的精美,充分地展示了我们周口书画家当前的艺术水平,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来尽情地讴歌我们周口家乡巨大的变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说:“周口市历史底蕴深厚,作为黄泛区,也遭受过黄河水泛滥侵害,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周口人民团结奋斗,谱写了一曲一曲的新歌,周口市委市政府和艺术家们团结在一起,组织在一起,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画像。”
周口书画艺术在全国最高荣誉殿堂展出,是对我市文化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的发展思路,把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作为发展定位,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开展文化交流,发掘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周口书画、周口作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魅力不断显现。
用文字讴歌时代,用画笔描绘美好,周口文艺工作者用向上向善的艺术作品凝聚人心,形成推动周口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北有吴桥,南有周口”这是流传在中国杂技界的一句老话,说的就是周口众多民间艺人以杂耍技艺谋生,早在2004年,周口就被命名为“杂技之乡”,成为全国唯一的市级“中国杂技之乡”,奠定了全国杂技界领头羊的地位。2020年11月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初步显现出周口杂技文化产业的独特影响和魅力。
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关旭豪表示,产业园的开业,进一步推动了周口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了杂技的总体水平和文化产业的总体水平,有利于今后杂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周口拥有专业杂技团150多个,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加上散处全国各地的家庭杂耍和民间杂技培训班、演出团,从业人员有14000余人。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的落地开花是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更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工作部署,加速“以文化城”的战略实施,必将成为持续完善文旅产业链条,擦亮周口杂技这张亮丽文化名片的助推剂。
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张玉玺说:“为繁荣发展周口的文化旅游事业,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充分发挥周口杂技之乡的独特优势,深挖本土文化,丰富演艺文化,融合自然生态文化,讲好周口故事,传承好周口文化。”
书画艺术与杂技品牌的迅速发展只是我市文化软实力增强的缩影。同时,我市还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点亮周口版“诗与远方”。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大会,对推进周口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进行全面擘画和系统部署。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我市将着力构建“一核一轴一带五区”文化旅游格局,即:构建全域旅游服务核;构建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轴;构建沙颍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构建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区、根祖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休闲体验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民俗人文体验旅游区等五大特色旅游区。如今,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文化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渗透在三川大地每一个角落,凝聚起强大精神合力,不断刷新周口高质量发展新高度。踏着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时代节拍,我市将不断弘扬文化润心铸魂聚力的正能量,探索实践文化融合发展之路,描绘“满城文化”的壮美图卷。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栋 郝俊霞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