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逾种农业合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专家组,对周口市级功能性大豆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现场测产。
经过严谨核算,最终测产结果出炉——今年园区内的大豆平均亩产达到了300公斤。这个沉甸甸的数字,在今年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珍贵,它凝聚着科技的力量与辛勤的汗水。
“跟着曹经理,技术、豆种、经验、施肥、打药。今年预估产量300公斤,得到这样的好收成,我非常满意。”种植户宋新宽高兴地说。
他口中提到的“曹经理”,正是产业园的负责人曹自堂。这份在大灾之年的满意与底气,正是源于产业园推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周口市级功能性大豆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曹自堂介绍:“我们产业园创新发展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回收,让群众科学种田、使他们增产增收。”
这“五统一”的全产业链托管服务,如同一位贴心的“田管家”,将复杂的农业生产变成了标准化的高效流程,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变成了农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博士后王志莉说:“通过我们科研团队的科研技术,培育更多的大豆品种,来丰富我国的大豆优质种子资源,提高大豆产量,将我国大豆的粮食安全牢牢地抓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俊杰 西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