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厚植为民情怀,深化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绘就民政事业发展精彩画卷。
9月25日,周口市老年护理院洋溢着一片温暖祥和的气氛,一场精心为老人举办的集体生日会正在温情进行,老人们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难忘又温馨的生日。
周口市老年护理院老人李贺从告诉记者:“我来这里9个多月了,今天过集体生日特别高兴,我在这感觉心情特别愉快,像是在家一样,护工对我都好,服务都很周到。”
此次集体生日会,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此外,市老年护理院还有书画、棋牌、影音室全天开放,兴趣小组、老年歌舞队活力常驻,让老人日日有陪伴、周周有期待。
周口市老年护理院院长杨毅轩说:“有些老人喜欢打纸牌、有些老人喜欢打麻将,有些老人喜欢唱戏,有人喜欢唱歌等等,还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从入住到发掘他的兴趣爱好,寻找脾气相同的、爱好相同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在养的基础上,让他们生活得更愉快。”
周口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在养老服务上更是因地制宜。各县市区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开辟多种活动场所,让老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乐享田园生活。郸城县虎岗乡敬老院一块10多亩地的“开心农场”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
郸城县虎岗乡敬老院老人陈国林说:“原来我在家就是务农,来到这个地方吃的也好,住的也好,在敬老院务农,身体也好多了。”
郸城县虎岗乡敬老院副院长刘倩倩表示:“我们敬老院开的有菜园和养殖区,一方面能够满足院里日常食物的自供自给,保障了老人的饮食健康,另一方面让老人在养殖活动中锻炼了身体,缓解了内心孤独感,让老人在农业活动中找到生活乐趣,老人还组成了种养殖小组,每季度进行评比发放奖励。”
目前,周口已建成153所敬老院,151所民办养老机构,40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92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老年人生活更幸福。养老服务有声有色,儿童保障工作同样扎实推进。我市民政系统持续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周口市社会福利中心是周口市唯一一家由政府建立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承担着全市孤儿、社会弃婴、孤老及艾滋病致孤人员的供养、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和教育的责任。多年来,福利中心的职工用爱心呵护着这里的每一位孤残儿童。
市社会福利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振中说:“社会福利中心实施‘院内+院外’诊治,将医疗救治、康复治疗、接诊转诊等服务前移;倡导‘送教+办学’教育,以外出就学、院内办学、送教上门、床边教学等灵活教学方式,铺就特殊儿童求学之路,逐步实现从‘保生存’到‘保发展’的转变,形成了‘养、医、康、教、社’五位一体的融合服务模式。”
民政领域的“小切口”改革为民政服务对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淮阳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创新,将婚姻登记点融入美景,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在伏羲文化公园设立我市首家“公园式婚姻登记点”。截至目前,已为2100余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如今,我市民政部门通过切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效,民政事业稳步发展。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把准民政事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宇 康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