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这场迟来的降雨让我省了好几万块,最主要的是免受了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浇水的罪了!”8月13日上午,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的种粮大户刘天华望着绿油油的玉米高兴地对记者说。7月份以来,他已连续为玉米浇水四遍,且一遍比一遍艰难。
据市气象部门统计,自6月下旬起,周口市连续30余天无有效降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4.2℃,降水量偏少91%,上述指标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全市10个县(市、区)中,1个达到重旱等级,9个达到特旱等级气象干旱。抗旱保秋一度成为各地的重点工作。
8月6日,周口市迎来阴雨天气。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截至11日8时,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达109.3毫米,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不过,降水分布不均: 沈丘、郸城、鹿邑、项城、商水、淮阳、太康等县(市、区)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旱情宣告解除;扶沟县降水量为51.8毫米(其中曹里等3个乡镇不足20毫米),旱情得到明显缓解但尚未完全解除。
今年,周口市秋粮面积980多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83亿斤,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秋粮产量近73亿斤,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40%。秋粮生产对于我市全年粮食丰收起着重要作用。
在灌溉条件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流转近4000亩地的刘天华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和芝麻表示:“只要秋作物生长后期没有大的灾害,丰收还是有保障的。”
针对本轮降雨,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指导组组长杜成喜提醒广大种植户:“雨后田间高温高湿,易发病虫害。需密切关注玉米螟、褐斑病等发生情况, 通过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遏制其蔓延。同时,对降雨量大或地势低洼的田块,应及时清沟排涝,防止渍害。”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