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每年的6月14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6月12日晚,周口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演展示活动在关帝庙广场拉开帷幕,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通过动态展演、静态展示、技艺展销等形式,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机。
活动中,来自各县(市、区)的6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了大批市民观看和参与。在现场,市民不仅能欣赏到大小搦子、八音楼子、泛川派古琴演奏技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品尝到风味独特的传统美食,还能够参与剪纸、泥塑、黑陶制作技艺等有趣好玩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现场制作、互动教学、文创展销……市民从驻足观赏到深度体验,实现了“可看、可感、可玩、可购”的沉浸式参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买氏中医外治法第10代传承人买子滔说:“我们这一次给大家提供义诊活动,希望我们能够为家乡的百姓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希望能够让百姓们更加了解我们中医的非遗,了解它的原理和它带来的一些文化自信,所以我也希望百姓能够对我们有更多的认知,对中医和非遗能有更好的理解。”
市民侯凯莉说:“非遗是周口的‘文化密码’,今天看到这么多我们周口本地的非遗项目,真是太精彩了,而且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参与,我觉得它永远不会失传。”
此外,活动中工作人员还免费向群众发放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册页。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曾令和说:“作为城市的文化根脉,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是我们的核心责任,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精彩的活态展示,更是一次有效的文化传播,拉近了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一是加大传承人扶持,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二是推动非遗更深入地走进社区、校园和百姓生活,特别是吸引年轻一代;三是探索非遗与文旅创意的融合,让传统焕发新生,非遗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支持非遗,和我们一起守护好这座城市珍贵的文化记忆。”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