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周口实践】 科技赋能育种创新 周口农科院打造现代农业“芯片”

2025-05-06 10:53:1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科研力量,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分子育种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良种示范推广,为保障国家

本台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科研力量,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分子育种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良种示范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在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利用新型仪器对周麦新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精准测定。

2024年,周口农科院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这一实验室,新增SNP分型仪、荧光定量PCR仪等239套先进设备,推动育种技术从传统经验模式向分子育种、基因育种跨越。

周口师范学院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克东说:“实验室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做植物抗疫,也就是我们的大宗农作物的抗疫,比如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等,这些农作物的抗疫,但是我们重点做植物的病虫害以及植物的病原菌,像抗虫、抗白粉病、灰霉病等等。我们也希望最后能够把这个有效的一个基因资源,应用到我们的分子设计育种以及我们的农作物的常规杂交育种当中,来提高我们的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等等一些相关的重要的农业性状。”

在国家黄淮南片麦区试验田,以周麦36为标杆的2000个新品系正在接受自然环境的严苛考验,周麦47号至60号的11个新品系表现突出,其中周麦60等品种已进入国家和河南省区域试验。

河南省大豆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耿臻说:“近两年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生物育种的成果转化,我们已经和中国农科院和大北农(集团)签订了三个具有转基因品种的转化体,这三个品种我们已经进行了回交转育,预计不久的将来,我们转基因的品种也会通过国家的审定,也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去种植,为生产上的节本增效提供更好的品种支撑和技术支撑。”

针对大豆产能提升,该院在商水、西华、淮阳等地建立百亩高产示范方,集成推广高产技术,实现亩产比普通大田增产30%以上。这一成果源于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农科院院长杨青春代表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建议,直接推动了农业农村部大豆高产专项落地。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贾朝阳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言,推动解决产学研衔接不畅、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周口农科院已形成小麦、大豆、花生等多作物协同攻关的育种格局,随着分子育种实验室全面投用,这场以科技为笔的“种业振兴答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