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郸城县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为蔬菜种植开好头、起好步,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走进郸城县巴集乡后屯行政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村民们正在棚内娴熟地将一棵棵嫩绿的豆角苗栽到地里,刨坑、播种、盖土、浇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蔬菜种植大户王红亮说:“咱这是冬暖式大棚,主要是赶行情。冬暖式大棚主要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现在种的是豆角,一个棚种了八千株,共种了八个棚,一个月多点就可以陆续上市。”
一边是棚内移栽种下希望,一边是采摘收获装满筐。在辣椒大棚里,郁郁葱葱的螺丝椒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筐。
采摘工人董萍说:“我在这儿摘摘辣椒、打打头,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
近年来,郸城县巴集乡后屯行政村依托“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接入了采暖设备,换上了先进棚膜,还为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让种植户安心种植、放心销售,改变了以往农户单打独斗而造成的好种不好卖、好卖价格低的现象,率先在本地实现了四季种植。
郸城县巴集乡后屯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巩建春说:“我们这里目前有大棚39座,从去年8月份开始定植,年前的效益将近200万元,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今年种的是豆角,豆角、西红柿用工有60多位。下一步大棚的规划就是发展特色经济种植,种植一些富硒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有特色的产品,提高大棚的收入。”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田超 郸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