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今年以来,扶沟县曹里乡樊家村凝聚党建合力,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支部过硬”目标,把党建“触角”延伸至乡村发展一线。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扶沟县曹里乡党委政府引导樊家村“两委”班子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使樊家村由一个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贫困村,转变成文明、美丽、和谐的富裕村。该村先后荣获“全省五好村党组织”、“省级文明示范村”、“周口市优秀党支部”、“五星支部”等称号。
“我们组建了五个工作专班深入村落调研,精准查摆问题、剖析原因,针对村党支部在创星中的短板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乡、村两级干部紧密协作,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扶沟曹里乡党委书记朱晓菲介绍说。
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村落的门面,只有让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人居环境的有效治理。樊家村“两委”逐户走访,倾听群众心声,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动群众齐参与。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铺设路沿石3000米,栽种绿化带3000多平方米,全村主干辅道、房前屋后全部得以硬化,实现村内“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村民樊纯良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里的环境是大为改观,整个路道,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都干干净净。群众家里有点垃圾,都自觉的掂出来扔到垃圾桶里。村里老少为了环境卫生都没少付出,人居环境保护都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产业兴则群众富,群众富则乡村兴。2015年,村党支部书记樊清玉大胆尝试,发展大棚蔬菜破解脱贫瓶颈。十年间,樊家村从2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如今520亩的规模,由之前的一人“吃螃蟹”,发展到全村60多户村民从事蔬菜产业,每亩纯收入达一万五千元。
“村里这些年的变化确实很大,我前几年一直在外面打工,现在父母岁数大了,孩子也需要教育呵护。通过村委的介绍,我回来种植大棚蔬菜,这两年种植下来效益还是可观的,村里还负责技术指导、土地流转,搭建菜棚都不用操心,明年我还准备再扩种几亩。”村民樊艳春说。
在村里的扶贫车间,村民王金凤经营的工艺假发公司正在赶工生产。家门口的产业不仅能取得订单收益,还带动了村里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光伏产业,樊家村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余万元,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扶沟县曹里乡樊家村党支部书记樊清玉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村支书,怎样让群众都能富起来是我一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我们争创五星支部以来,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法设法调整产业结构,使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金刚 通讯员 志强 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