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沈丘县石槽集乡:养好“致富鸭” 走好“振兴路”

2024-12-06 09:00:5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12月3日一大早,在沈丘县石槽集乡赵大杨庄村的蛋鸭养殖基地,两名工人将颗粒饲料倒进大号塑料盆,顷刻间,数千只体态丰腴的蛋鸭扇动着翅膀蜂拥而至,争着抢着进食。“这个品种叫小金顶,是从外地引进的。

本台讯 12月3日一大早,在沈丘县石槽集乡赵大杨庄村的蛋鸭养殖基地,两名工人将颗粒饲料倒进大号塑料盆,顷刻间,数千只体态丰腴的蛋鸭扇动着翅膀蜂拥而至,争着抢着进食。

“这个品种叫小金顶,是从外地引进的。它食量小、产蛋多、抗病力强,所产的鸭蛋销路也很好。”养殖户唐学森兴奋地介绍,现在基地喂养了2万多只蛋鸭。从2012年开始养殖蛋鸭至今,他每年的养殖数量都在一两万只,毛利润十六七万元,今年的行情比较好,估计会突破二十万元。

48岁的唐学森,过去曾从事水产养殖,承包有一个大型鱼苗育种场,做得有声有色。2012年,他发现蛋鸭市场行情不错,便萌生了“鱼鸭共养”的念头。于是,他在鱼塘边建了6座钢结构蛋鸭养殖棚,购买3000只蛋鸭开始试养。第一年由于经验不足,收益并不乐观,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科学养鸭的先进技术。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摸索,他最终掌握了蛋鸭养殖技术,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可观。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唐学森说:“现在我们和周营镇、莲池镇等地的16户养殖户合作,逐步形成了‘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抱团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户在养殖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难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我从前年开始跟着老唐学养蛋鸭,现在养了两棚,有七八千只,一年的利润咋说都有个十几万元,和老唐合作很顺利,降低了我养鸭的风险。”附近的孙庄村村民付大涛笑眯眯地说。

同时,在蛋鸭养殖过程中,捡鸭蛋、投食、清理鸭舍都需要雇工帮忙,相应也解决了当地一些农户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我在这儿工作,主要就是给蛋鸭添加饲料、捡拾搬运鸭蛋,一个月有2000来块钱的收入,活儿不累,还可以照顾家人。”村民柳林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聊起今后的打算,唐学森说:“下一步,计划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科技含量,逐步向现代化养殖基地转型,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一个集养殖、观赏、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吸纳更多周边群众参与蛋鸭养殖与管理,实现大家抱团增收致富。”

“赵大杨庄村的蛋鸭养殖,已成为石槽集乡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我们将以蛋鸭养殖基地为示范引领,在全乡有序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绿色种养、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石槽集乡党委书记程建华表示。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通讯员 谢辛凌 胡岩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