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连日来,扶沟县曹里乡以秸秆高质高效综合利用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以农民参与为主体,通过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积极挖掘秸秆多样化利用,把田间秸秆变废为宝,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扶沟县曹里乡摆渡口村的麦田里,只见一捆捆三四百斤的秸秆整齐码放,不远处机声轰鸣,打捆机正穿梭在收割完的麦田里,散落的秸秆不停地被机器“吃”进去,一个个圆滚滚的草捆便“吐”了出来,整齐“躺”在田间。
“有了这个机器,秸秆不用烧,每吨还能卖上200多元的价格。”农户桑广勇看着自家田里的秸秆被回收处理利用,忍不住连连感叹。“通过这样的秸秆打捆后再利用,不仅‘变废为宝’,也更有利于我们农户接下来的翻耕播种。”
为推进秸秆高质高效利用,扶沟县曹里乡政府组织人员协调各方资源,建立起集种植地、秸秆利用企业、机械设备商及回收商名单于一体的信息储备库,构建秸秆田间处理、收集与利用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政府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养殖”资源利用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秸秆多样化综合利用。曹里乡还将秸秆禁烧纳入村规民约,做好群众宣传引导工作,统筹辖区秸秆打包机械,提供秸秆回收、打包、运输等服务,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截至目前,扶沟县曹里乡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可实现秸秆增收30万元左右。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金刚 通讯员 宋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