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秸”尽全“利”助振兴

2024-06-07 11:18:10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近日,记者在沈丘县刘湾镇陈洼村一处高标准农田看到,小麦收割完成后,秸秆打捆机迅速进田作业,一捆捆秸秆被打包机吸入腹中,有序地压实、打捆。随后,铲车伸出长臂将其装入停靠在田间的中小型货车,一溜烟

本台讯  近日,记者在沈丘县刘湾镇陈洼村一处高标准农田看到,小麦收割完成后,秸秆打捆机迅速进田作业,一捆捆秸秆被打包机吸入腹中,有序地压实、打捆。随后,铲车伸出长臂将其装入停靠在田间的中小型货车,一溜烟驶离田间,送到附近的养殖合作社。等这样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打完,地头儿的玉米精播机上阵进行抢墒机播,衔接紧密。

“俺去年购买了一台秸秆打捆机,一天少说也能作业五六十亩。麦秸捆搬运到离家不远的简易仓库,自个儿养牛用。这样一年可节省购买秸秆的费用4万多元,很划算。”农机手陈文博给记者算了笔账。他现在饲养西门塔尔肉牛和夏洛来母牛达60多头,每年需要消化饲草70吨左右,每吨购买秸秆需要花费五六百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机械捡拾秸秆打捆,就好比捡“金砖”。

“一亩地可产生小麦秸秆200多公斤,价值100多元。这些‘金砖’现在都成‘香饽饽’了,造纸厂、生物发电厂、饲料厂、养殖合作社等都抢着收。”从事专业秸秆打捆销售的李春林告诉记者。

“秸秆利用好,搁哪儿都是宝。”陈洼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梁说,为了减轻秸秆禁烧压力,村“两委”提早组织联系收割机、打捆机、运输车、播种机一齐出动,实现收麦、处理秸秆、贴茬播种无缝衔接。

“过去,推行秸秆禁烧政策后,一些村民曾一度将麦秸乱堆乱放,有的堆在田埂上,或倒在河沟里,影响交通和卫生环境,现在这种现象基本不见了。”刘湾镇党委书记吕战新介绍,全镇种植小麦3.3万亩,镇里一方面要求收割机进田必须安装粉碎装置,对机收小麦秸秆进行粉碎抛撒,粉碎后的秸秆一般长5至10厘米,麦茬高度10至12厘米,一般不影响机播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还能保肥保墒;另一方面,围绕以禁促用,做足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绿色”文章,“比如,镇里组织肉牛养殖、育肥羊饲养大户或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到田间地头捡拾或收购秸秆,助力乡村振兴。”

“农作物秸秆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是很合理的有机质回归路径。无论是粉碎均匀抛撒后直接还田、堆腐后还田,还是通过饲料化利用‘过腹’还田,都能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沈丘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彬介绍,秸秆长期科学还田有助于重构健康土壤生态系统,为促进粮食优质高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通讯员 邱慧敏 谢辛凌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