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2024年3月18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栏目以《智慧+ 助力春管跑出加速度》为题,报道了周口国家农高区科技助力春季麦田管理的有关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蔺建伟说:“您一定被这个呆萌可爱的小家伙给吸引了,这个叫四足机器人,小家伙来到这个农田里肯定不是为了来卖萌的,而是要在农田里发挥实际的作用。”
这个机器人在田间小路上或直行,或调头转弯,轻松自如,遇到有需要观察的麦田,它就会进入地块,必要的时候还会伸出长臂来观察。
河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发团队魏翔说:“我们这个四足机器人,主要是用于替代这个人工巡田的过程,上面搭载了各种农用的传感器包括有相机,它可以发现比如说某个区域这个作物这个长势的情况。”
河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发团队 张海洋:“这些就是机器人。第一时间传到后台的一些图像,我们可以判断是否要施肥或者是浇水。”
据了解,这个机器人更大的用途,是在麦子即将成熟的时候,配合无人机,对麦田进行科学估产。
河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发团队负责人马新明说:“每穗的粒数过去都是靠人查,它可以把图像采集回来,我们一分析就能知道每穗有多少个粒,一下子估产就出来了,既方便又快速又准确, 对栽培田间的管理和我们的作物育种都具有很重要作用。”
而在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种粮大户王雷正在进行无人机喷防,根据手机上提供的信息,这次喷防主要是针对部分田块出现的纹枯病和茎基腐病。
周口市郸城县豫丹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雷告诉记者:“它是实时显示田里各种情况,减轻了劳动量,而且精准度高了。以前全是人工凭经验来看,科技改变了农业。”
种粮大户手机上的数据,就是从这个去年刚建成的智慧农业综合监测站发出的。
智能监测站现场技术人员刘晓说:“咱监测咱田间的小气候一些气象因子,每10分钟这个数据更新一下。”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蔺建伟说:“来到这个监测站可以说是让我大开眼界,这里大大小小的设备就有十几台,有土壤环境苗情监测系统,还有病虫害的防控系统,可以说像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全生命周期,在这里都可以得到监测,为我们的粮食生产赋能。”
正是得益于种地越来越轻松,王雷今年的种植面积从1000亩增加到了1300多亩。目前在农高区范围内建有6个这样的监测站,基本实现了30万亩农田的全覆盖。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田超 郸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