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3月18日上午一大早,淮阳太昊陵伏羲文化广场挤满了前来观看“文化之美——2024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观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康道情”剧《王金豆借粮》在这里展演。
鹿邑县戏曲爱好者徐汝军徐其孔说:“我们两个是鹿邑的,淮阳庙会上唱的是太康道情我们经常听,我们一百多里地到这来,他们唱到哪我们到哪听,越听越想听,百听不厌。”
《王金豆借粮》是由太康道情艺术传承保护中心1957年创作出品的代表性剧目。太康道情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展示其独特的唱功,以声腔塑造人物,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其声腔或低回婉转、妩媚柔情,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加上衬腔、衬字和弹舌音的特点,充满了乡土气息,擅长叙事抒情,表现家长里短之民间俚俗。
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天印说:“太康道情始于明末清初,源于道教乐歌,迄今已5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乡土气息特别浓厚,豫东曾流传宁将面发酸,也听听太康道清班。道情《王金豆借粮》是太康道清的名剧,已演了几十年,可以说是久演不衰,已有五代传承人。王金豆家中遭破以后,到岳父家去借粮,在绣房内闹出了一些风趣有味的故事,张爱姐对爱情忠贞不屈,嫂子泼辣大方,聪慧贤良,三个人物都是非常善良、非常贤惠的这样三个角色,我们每到一处演出,深受广大观众同志们的喜爱。”
太康道情剧常年活跃在豫、皖、鲁等广大农村,年演出500余场次,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誉为“庄稼农户的剧团”。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张峰 淮阳台 雷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