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河南高效配置发展要素,全面提升发展质效,县域经济正在“成高原”。 豫拼豫出彩今天关注周口、商丘,透过一碗汤、一棵菜、一粒果、一双鞋,看县域特色产业如何集链成群。首先让我们到传承800多年胡辣汤制作手艺的豫东西华县逍遥镇,在麻辣鲜香中体味假日味道。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静华: 河南人的一天是从胡辣汤开始的,我此刻呢是在胡辣汤的发源地逍遥镇,一进到镇子里啊就是满满的香味,在街道的两侧,老字号可以说是扑面而来,我们今天呢也是寻香而来,一起去感受一碗胡辣汤的味道,走吧。
清晨叫醒河南人的不是闹钟,而是一碗香辣浓郁的胡辣汤。当八角、花椒、胡椒和面粉、羊肉、粉条相互碰撞,一碗碗胡辣汤便新鲜出炉。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静华: 一碗胡辣汤下肚,舒坦满足得劲。
逍遥镇位于周口西华县境内,沙河颍河穿城而过,催生了逍遥镇的繁荣,也使胡辣汤随江东流,名扬四海。味觉上的记忆铸就了中原游子最浓郁的乡愁。无论在外闯荡多少年,对故乡的食物,仍无限怀念。
记者:我看您这行李箱还在您是要出远门吗?
周口市西华县郝岗镇村民 王勇伟:我是刚从新疆回来。
记者: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喝碗汤
周口市西华县郝岗镇村民 王勇伟:对对。
记者:感觉咋样?
周口市西华县郝岗镇村民 王勇伟:还是原来的味道。
每天凌晨4点,高群生便和家人忙活起来,一年365天,只在大年初一闭店一天。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始终坚持用传统技艺熬制一碗好汤。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群生:有好的食材才能做出好汤,你像八角在广西桃源产地,山西的花椒,海南的白胡椒,包括咱本地的高筋粉,牛羊肉加上粉条黄花菜木耳。
记者:每天在节假日咱能卖多少碗?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群生:节假日时间一般都是五六千碗。
店里喝不够,不少顾客选择用保温瓶打包带走。在一帮胡辣汤重度爱好者的加持下,当地好几个暖壶厂,竟又起死回生。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群生:原来每家每户用的保温瓶,它的功能现在是只能装胡辣汤我看。
记者:咱们每个月大概需要的保温瓶的数量是多少?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群生:一个月也就是两三万个吧,旺季五六万个。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静华:大家如果足不出户,就想喝到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怎么办呢?我现在就是在西华县一家胡辣汤深加工企业,大家看我身边的这几条生产线,像这样的家庭式的汤料包,每天的生产量是可以达到15万包,热加工之后,相当于是15万碗胡辣汤。
河南胡三姐食品公司负责人 胡云霞:像这个八角、花椒、胡椒我们都是包山的,就是朝阳的,这个食材,才能做出来好的味道。家乡的人走出河南,我做这个深加工他们走了带到他们住的地方,自己做一下方便简单。
记者:咱们现在大概做了多少种口味?
河南胡三姐食品公司负责人 胡云霞:大概有100多种吧,麻辣的微辣的五香的爆辣的,还有菌类的海带的。
这个假期,透过一碗胡辣汤,高群生品出了人气升腾、王勇伟得偿了乡情亲情,胡云霞看到了生意兴隆。如今在西华县,有近12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胡辣汤制作行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