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产业遍地开花 带富一方百姓

2020-11-07 18:58:37 来源: 学习强国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收关之年,一边是政策扶持有序推进,一边是火热的脱贫故事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老子故里轮番上演。产业扶贫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帮助民众就地

本台讯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收关之年,一边是政策扶持有序推进,一边是火热的脱贫故事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老子故里轮番上演。产业扶贫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帮助民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但产业扶贫,不同于过去的资金扶贫、物资扶贫。送钱、送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发展产业才可以形成可持续扶贫态势。2016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能、促进稳定增收的长效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人力优势,培养经济支柱产业,因地制宜“提”“扩”“带”发展产业,引导群众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把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等稀缺宝贵资源转化为商品并推向市场,让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进而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在鹿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手做尾毛的手艺。近年来,为打赢产业扶贫这场硬仗,鹿邑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鹿邑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鹿邑县产业扶贫奖补办法》等文件,确定了尾毛化妆刷和纺织缝盘两大特色主导产业,结合本地种植、养殖、加工、电商等实际产业现状,精心谋划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利用引导,持续开展推荐务工、加工点务工、“零工下包”三种模式,引导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业扶贫。截至目前,鹿邑县131家从事尾毛产业的化妆刷企业,已带动全县6.6万多名群众就业,羊毛衫纺织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两大产业帮助3800余名贫困对象稳定脱贫。

围绕产业现状,提扩引带发展产业。一是提升产业扶贫车间,对经营状况较好、带贫能力较强、资源优势较多的扶贫车间进行提升,按照扶贫车间标准要求,健全车间与贫困群众利益机制联结机制,确保产业项目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二是扩大产业扶贫基地。对一些现有的产业扶贫基地,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扩大基地规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如杨湖口镇广进缘扶贫基地,共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中药材,其中贫困户土地312亩,每亩收益在800至1200元,共带动贫困户增收近40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贫困户脱贫。三是引导发展扶贫产业。依托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加入到产业发展中去。如高集乡政府引导贫困群众种植楸树,对首次种植的贫困户负责技术培训,并给予每亩1000元的生产奖补,全乡目前楸树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其中贫困户自己种植楸树49户,依靠楸树种植,流转贫困户土地149户325亩,帮助贫困户就业201人,带动贫困户516户。

深化利益联结,拓宽产业增收渠道。一是特色产业带动。立足全县尾毛化妆刷、纺织两大优势产业,采取化妆刷和羊毛衫“零工下包”“缝盘下乡”等模式,积极实施尾毛制刷“百村千户万人”脱贫工程和纺织缝盘“千机千户千人”帮扶行动,制定了奖补文件,目前,尾毛化妆刷奖补 470万元,纺织“缝盘下乡”奖补268万元,不但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而且带动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二是高效农业带动。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已形成了任集西芹、高集楸树、宋河小辣椒、杨湖口蒲公英、马铺花卉苗木等种植基地近20万亩,带动就业3368人,帮助100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三是“村厂微企”带动。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小微企业,并从中优选23个产业扶贫车间进行提质升级,带动1100人就业,为174名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增收渠道。四是光伏产业带动。投资2600余万元,在全县58个贫困村每村建一个光伏电站,作为村集体资产,增加了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25户贫困户通过公益岗位务工,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五是小额信贷带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健全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完善电子信用档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08户9779.34万元,累计户贷率20.26%;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21家1895.5万元,带动贫困户1020户,带贫率5.73%。六是消费扶贫带动。鼓励机关、有食堂的企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引导各大商场、超市销售扶贫产品,支持组织扶贫产品进学校、进企业,积极动员干部职工采购贫困群众的农产品,发挥电商作用,通过“互联网+”模式,帮助贫困群众线上销售农产品。目前扶贫产品已认定42个供应商,71个扶贫产品,销售扶贫产品达2亿元。

编辑:陈盼超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