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三标”活动、积极实施“六增”行动 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主旋律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商水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是商水现代化建设的总载体总抓手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宏伟目标,确立了“十大战略”时代任务。周口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建设中原崛起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提出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具体要求,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周口新征程。未来五年是建设现代化商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前瞻30年的眼光和思维,振奋精神,激发动力,挖掘潜能,突破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必须把开展“三标”活动作为工作导向和准则,把实施“六增”行动作为载体和抓手,全面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主旋律,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商水。
二、深入开展“三标”活动,引领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地掀起新一轮发展竞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必须以“三标”统领各项工作,争先创优,率先突破,竞相发展。
(一)拉高标杆勇赶超。确立以新郑为标杆,各项工作学新郑经验,向新郑看齐。一是学方法、定目标。学习新郑谋划工作抓重点、挖掘潜力增优势的工作方法,聚力重点工作,奋勇争先创优,推动县域综合实力两年内全市跑头排、第三年全市当先锋、五年后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学经验、当标杆。借鉴新郑“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学习新郑抓项目育产业的思路,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实现新突破;借鉴新郑改革创新经验做法,找准深化改革路径方法,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三是学思路、转作风。学习新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状态,勇于创新、敢于争先、困难面前逞英雄、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气神,大力弘扬“干事干净干练”作风,推动“三标”活动、“六增”行动落地见效。
(二)狠抓落实重结果。一是全面落实“13710”工作制度。坚持把“13710”制度全周期融入“三标”活动、“六增”行动。二是明确结果导向。以结果论英雄,用考核定实绩,用数字分先后,凭实绩用干部。三是细化落实清单。把“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作为标准,规范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行。
(三)创新突破见实效。一是产业生态构建有新突破。按照“三化”标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稳把关键环,迈向中高端,建设全国纺织印染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二是创新驱动有新突破。支持“头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乡村振兴有新突破。高标准推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商水样板”。
三、积极实施“六增”行动,推动现代化建设落地落实落细
把“六增”行动项目化、具体化、清单化,奋力建设“十项工程”,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一)实施能力作风双提升工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实施“六增”行动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能力的标尺,以结果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让干事干净干练在商水自觉养成、蔚然成风。
(二)实施“项目为王”攻坚工程。动态完善“四张图谱”,建立项目储备库、清单库、推进库,实现梯次衔接、有序良性发展。围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建成两个百亿级产业链集群。围绕“六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紧盯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常态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行联审联批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堵点”“难点”“断点”。开展“百园增效”行动,盘活收储闲置用地,为大项目落地腾出空间。
(三)实施动能转换工程。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培育引进3至5家瞪羚企业。依托周口高铁西站、商水港,规划建设高铁片区和港口产业园区,建成“公铁水”多式联运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以电商产业园为依托,搭建科创、数字、设计、教育、金融五大创新平台,力争在跨境电商领域实现新突破。依托经济循环园区,规划建设数字产业园、数字快递物流中心,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四)实施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创建全省种子生产示范县,建成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再建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继续争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规模布局智慧农业,加强管理平台建设,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挖掘文旅资源潜力,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沙颍河、汾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项目。
(五)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行“大数据+网格化”,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移动办公。推进数字信息“一网通用”,加快推进“数字应急管理平台”“反诈大数据平台办案中心”“智慧城管”等民生应用场景建设,建设“城市大脑”。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更多高频民生事项实现网上办、马上办。
(六)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实施“绿满商水”国土绿化行动,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游园,改善城市生态。抓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建设新城区,提升城市形象。做优中心城区、做强中心镇、做大中心村,形成“一城四镇若干中心村”县城发展框架。一体推进“五个融接”,加速周商同城步伐。
(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坚持规划引领。明确村庄分类标准和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示范带动。高标准建成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打造一批标杆乡镇。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群众参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八)实施制度改革创新工程。突出经开区主业主责,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一枚印章管审批,高效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动“五医联动”。积极拓宽政策性银行、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加大争项争资争政策力度,丰富企业发展资金保障。
(九)实施平安建设工程。争创县域现代化治理示范县,建设系统完备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指挥体系。全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信访秩序大整治,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推进“平安守护万人行、法治服务进万家”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实施筑底增固工程。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工作运转协作协同协调
一是专班推进。成立5个工作领导小组、3个工作指挥部,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定人、定岗、定责、定考核、定目标,形成县处级干部带头、部门协调联动、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营造氛围。持续营造赶超氛围、实干氛围、创新氛围、舆论氛围,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为建设现代化新商水凝心聚力。
三是量化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注重结果运用,把工作排名次、比数字、看先后作为兑现奖惩的标准,树立干事创业、晋位争先的鲜明工作导向。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