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化:“一米一叶”织锦绣 富民产业绘新篇

2025-05-13 14:52:4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闽西北大地,春潮涌动,烟田如碧海翻浪,绘就生态特色好“丰景”。在湖村镇的千亩示范区内,农户张伙金正穿梭于“翠碧一号”田垄间,清理烟杈。“一片地挣两份钱,烟叶是‘金叶子&rsq

闽西北大地,春潮涌动,烟田如碧海翻浪,绘就生态特色好“丰景”。在湖村镇的千亩示范区内,农户张伙金正穿梭于“翠碧一号”田垄间,清理烟杈。“一片地挣两份钱,烟叶是‘金叶子’,稻米是‘银饭碗’!”张伙金的笑声里,藏着宁化“烟稻轮作”的富民密码。

近年来,宁化县锚定“稳烟兴粮”战略,通过品牌共育、人才托举、体系保障三大引擎,推动烟稻产业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反应”,走出一条“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生态富民新路。

双牌共舞,解锁土地“复合生金”密码  

宁化县主动作为,作响“翠碧一号”和“河龙贡米”两大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得益于宁化县推广的“烟—稻”水旱轮作模式, 通过1月移栽烟苗、6月采收结束后种贡米、10月稻谷归仓后深翻晒白的时序安排,烟田肥力转化为稻米品质优势,贡米秸秆还田又反哺土壤,形成“叶落肥田、米香万家”的生态循环。

通过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0.8%左右,贡米食味值提高6个百分点。在淮土镇示范基地,烟后贡米亩产达450公斤,收购价较普通水稻高出15%以上,2024年全县带动50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2.7万元。

协同共生,锻造产业融合“金钥匙”  

产业融合离不开人才支撑。2024年以来,宁化县联合农业等相关部门开展“稻烟双师”培训计划,累计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2期,覆盖农户、稻农1600人次。培训计划让学员张美华的烟稻(种)亩产值首次突破8000元。

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到宁化县淮土镇实地观摩教学。江威摄

与此同时,全县构建“烟技员+稻农辅导员(烘烤师)”双轨服务网格化管理,99名技术员协同88名烘烤师驻点16个乡镇。通过福建金叶app气象预警等功能,实时为农户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测等动态信息,引领种植从业者融入数字化转型浪潮。2024年,该服务体系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同时,贡米产业创新了“合作社+农户”组织管理模式,提供从育苗到收购的全链条服务,推动稻种生产标准化覆盖率提升至95%,助力农户降本增效,绿色生产。

为农守产,织就乡村振兴“安全网”

宁化县局常年服务绿色化防控大农业面积20万亩,释放烟蚜茧蜂、推广诱虫黄板覆盖率达100%,大幅度降低虫害发生率。落实绿色化,宁化正为“清新福建 清甜翠碧”付以更积极的行动。

宁化县泉上镇农户李怀友正在释放蚜茧蜂。姚琦摄

面对自然灾害挑战,宁化县打造“天地一体”防护体系。全县设有54个防雹作业点、组建18支队伍,2024年实施跨省联防作业89次,为14万亩农田撑起“保护伞”。

同时,全县推广烟叶种植险和水稻险,创新推出“烤烟房综合险”,覆盖率达85%。宁化县高度重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疏通河道40公里,让“靠天吃饭”变成“旱涝保收”。

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风口,宁化县正以“一米一叶”为笔,在闽西大地上续写新篇章。正如宁化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志平所言:“让每一片烟叶都饱含科技含量,每一粒稻米都承载生态价值,这才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江威、廖瑞良)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