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动——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

2025-10-27 09:07:06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报记者 胡舒彤“在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初创时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与洛阳740厂(洛阳单晶硅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工艺优化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见证了彼此在有

□本报记者 胡舒彤

“在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初创时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与洛阳740厂(洛阳单晶硅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工艺优化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见证了彼此在有色金属材料发展历程中的成长与贡献。”10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在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上说。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深刻变革,材料作为产业基石,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屠海令介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预计2025年关键电子材料规模将突破17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在大尺寸硅材料、砷化镓、磷化铟以及碳化硅等领域,国产替代正迎来“黄金窗口期”。半导体级硅材料等的国产化率已超过50%,抛光液等材料的国产化率也已突破30%。AI算力、新能源汽车等终端需求,更是为上游材料企业创造了倍数级增长机遇。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加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有效提升了器件性能与能效。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半导体材料发展在12英寸大硅片、高端光刻胶等核心环节,国产化率仍偏低,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核心技术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屠海令建议,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在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氧化镓、二维材料等前沿方向提前部署,力争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鼓励上下游企业在联合攻关上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把握材料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同时,利用AI大数据加速材料研发与产业化进程,赋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