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松 刘宏冰
10月19日,走进位于潢川县工业大道的水木光州未来农业科创综合体,坐电梯上到三楼,青藤绿叶的番茄藤蔓挂满2.4万平方米的天空农场,一眼望不到边。番茄丛林中,一串串大大小小的番茄挂满藤蔓,青翠欲滴。
室外气温骤降,室内温暖如春。尤其让人诧异的是,数百万株番茄的藤蔓全都生长在半米多高金属棚架上摆放的塑料包里。包里装满椰糠,没有一抔土。每条塑料包里,除了长有三株番茄藤蔓,还插着几根连有细长塑料管的白棒棒。
“这些白色滴管,如同农作物的‘神经’与‘脐带’,连接至农场的‘大脑’和‘肠胃’——智能监测控制设备与水肥一体化系统,实时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精准输送养分,实现全程智慧调控。”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庆说。
由潢川县和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共同打造的水木光州未来农业科创综合体,不仅科学破解了工业发展与农业生产争地难题,更着眼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探索出未来农业的工业化生产新场景。其生产出更健康、更营养、更好吃的果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更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咱这智慧蔬菜工厂突破自然条件限制,适应性强,对拓展耕地空间、服务民生保障具有战略意义。”王晓庆自豪地说。
智慧蔬菜工厂具有光照通风好、病虫害少、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果蔬年产量可达30公斤/平方米,品质符合欧盟SGS标准,比传统农业产值提高数十倍。
如今,天空农场首季试生产7个月,已达设计产能的60%,总产量56.4万余公斤,产值368.5万元,顺利完成科研、试验目标,进入正式生产阶段。未来,其生产周期将延长至24个月,产能比试生产时再提高25%,总产量可达240万公斤。
与此同时,总面积100亩的水木光州平急两用民生保障蔬菜工厂即将竣工投产;总面积168亩的豫东南未来农业集群项目(三期)也正在加紧推进。“楼上农场、楼下工厂”的布局,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在潢川形成技术、装备、人才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瞄准未来农业革命,以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向高端农业‘要空间’,向未来农业‘要效益’。”潢川县委副书记吴永阳表示,潢川将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向产业化品牌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