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三省共护,豫晋陕立下生态保护新“契约”

2025-09-30 10:27:05 来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 新华社/图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 新华社/图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近日,一场没有输家的“赌局”,在豫晋陕三省之间展开——河南省与山西省、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 新华社/图

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 新华社/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近日,一场没有输家的“赌局”,在豫晋陕三省之间展开——河南省与山西省、陕西省共同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继“鲁豫有约”之后,黄河生态“对赌”再添“新玩家”。

这场每年涉及金额数千万元的“契约”,不仅为三省生态“牵手”开启了新模式,还为未来沿黄省际间的合作创造了新契机。

豫晋陕立下新“契约”

《协议》明确,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为“生态标尺”,三省协作的“责任坐标”清晰划定:山西、陕西作为共同上游,各承担50%权责,与下游河南形成紧密的生态联动体系。

在水质类别补偿方面,若断面年度水质稳定在Ⅱ类,三省互不补偿;年度水质为Ⅰ类,河南省共补偿山西省和陕西省6000万元;年度水质在Ⅱ类的基础上每恶化一个类别,山西省和陕西省共补偿河南省6000万元。

水质指数变化补偿方面,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月度关键污染物指数(高锰酸盐、氨氮、总磷)较上一年同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河南省当月共补偿山西省和陕西省5万元;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山西省和陕西省当月共补偿河南省5万元;该项补偿单月最高限额200万元。补偿资金将于次年清算拨付,主要用于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等相关工作。至此,整个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共护黄河豫鲁率先“牵手”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合作机制的探索其实早已开始。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经全国九省区,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数据显示,黄河每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极为有限的黄河水是沿途各省区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限的水资源让黄河沿岸各省区“你争我抢”。如何更好地提升黄河水质、保护沿岸生态,成为黄河流域省区间博弈的新命题。座谈会释放明确信号——“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20年5月13日,国家四部门印发实施方案,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范围包括沿黄九省区。一年后,豫鲁两省率先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既是对中央指示精神的回应,更是山东、河南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协同推进大治理而作出的新举措。

河南4年获2.5亿元生态补偿金

河南与山东签署的协议,被网友称为“鲁豫有约”。当时,双方约定,两省交界黄河水域,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双方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级,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级,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

2023年底,“鲁豫有约”再度“续约”。在第一轮“对赌协议”基础上,双方又签订了第二轮补偿协议(2023—2025年),水质类别补偿由原来的年度达标调整为月度达标,补偿因子增加总氮指标。

面对“赌约”,河南积极应战。近年来,河南实施“一河一策”整治工作,对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乡污水等开展综合治理,对黄河乱堆、乱占、乱采、乱建等“四乱”问题集中清理整治。

2021年、2022年,河南连续两年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谋划推进重点工作。

今年4月,《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7年,河南省黄河干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支流水质得到改善;到2030年,河南省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支流水质持续稳定改善。

经过几年的治理,“鲁豫有约”成效明显。截至今年7月,山东已累计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金2.5亿元。“河南高兴‘收钱’,山东痛快‘买单’”成为两省生态合作最真实的写照。

“无论是河南作为上游省份的‘豫鲁协议’,还是此次河南作为下游省份的‘豫晋陕协议’,其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新涛认为,该做法可以使黄河上下游城市联动,共同发力。

新局已开 沿黄省区迎来新契机

除了黄河环境的改变,这种共赢的生态链接也为省域间不同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新契机。

以豫鲁为例,在签订“对赌”协议当年(2021年),河南、山东还签署了《关于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等领域达成合作。

2023年8月,豫鲁双方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之后,济郑高铁、日兰高铁相继开通,形成豫鲁2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2024年6月,两省签署《鲁豫两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豫剧与吕剧联合巡演、殷墟甲骨文与泰山石刻“数字对话”等项目落地。

在王新涛看来,河南与山西、陕西相邻,三省本身也有合作的基础,可以在文旅、交通、产业等诸多方面加强联动。不仅是豫晋陕,随着横向生态补偿的“样本”示范作用的带动,沿黄省区入局的步伐已逐步加快。此外,建立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等更多新举措,已开始探讨。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