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白酒托举山区孩子的梦想!“薪火·致远”2025天安门酒龙脉公益行动梦想启航

2025-10-14 16:30:4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当贵州山区的酒香与校园里的读书声在黔山秀水间交织回荡,一场关于梦想与希望的公益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  这个十月,“薪火·致远”2025天安门酒龙脉公益行动即将在贵州兴义温暖启航。

  当贵州山区的酒香与校园里的读书声在黔山秀水间交织回荡,一场关于梦想与希望的公益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

  这个十月,“薪火·致远”2025天安门酒龙脉公益行动即将在贵州兴义温暖启航。

  这不仅是一场公益助学活动,更是一次商业向善的深度实践,一场连接商业与教育、传承与未来的暖心接力,折射出白酒产业在公益领域从“单向资助”向“价值共创”的战略升级。

  走进贵州山区,让更多孩子的梦想被看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百年名言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在贵州的群山之间,有许多怀揣梦想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或许被大山环绕,但他们的梦想却渴望飞向更远的地方。

  10月21-24日,中酿品致发起“薪火·致远”2025天安门酒龙脉公益行动,旨在以一杯民族白酒的温度,完成一次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

  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建设大山。贵州兴义一中刘秀祥校长正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在公益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企业与社会共同责任的今天,这项公益行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馈赠。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将商业与公益融合,创造性地设计出“封坛助学”模式,让每一坛被封藏的美酒都能成为点亮梦想的火种。

  在即将举行的“南北酱王·龙坛封藏”2025天安门酒龙脉封藏大典上,每一坛被封藏的美酒,都将有一份心意注入到“薪火·致远”公益基金,帮扶山区学子成长成才。

  从大山走出来的企业家,用社会价值诠释反哺之情

  让商业多一份善意,让善意落到实处。

  中酿品致董事长、中酿酒道馆创始人李作斌先生,1975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一个普通农村的家庭。从一个不起眼的山村小孩成长为中国文化白酒行业拥有无数头衔的成功企业家,他和很多70年后企业家一样,沉稳的个性中始终流淌着“不断折腾”的因子。从辞去国企“铁饭碗”到转战文化产业,再到创立中酿品致,用20余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热血沸腾的创业历程。

  中酿品致董事长、中酿酒道馆创始人 李作斌

  正是这样一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企业家,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一个孩子的梦想,需要多少人的托举才能实现”。

  “我不想看到有天赋的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追求梦想的机会。”李作斌在采访中动情地说,“公益,是民族品牌的责任与担当。茅台北上帮扶50年,天安门酒的血脉根在贵州。作为中国老酒文化龙脉探寻者,我希望以酒香传承华夏薪火,助力更多贵州青年成长成才。”

  正是这份情怀,他将公益助学融入企业文化,凝聚商业向善、向上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催生了“薪火·致远”公益行动,创新性地推出“封坛助学”模式,让每一份商业收益都能转化为助力学子成长的动能。

  牵手中酿企业家,进行一次四方共赢的跨界尝试

  这场公益行动,更像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这场助学公益行动中,中酿的角色不止是捐赠者。它发动中酿校友会企业家参与这场跨界公益,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闭环——参与其中的学校、酒厂、客户与企业四方共赢。孩子们得到了教育支持,酒厂收获了品牌提升,客户得到了高质价比的好酱酒,中酿则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作斌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商业逻辑,让公益能够自我造血,持续运转。这不仅是一次公益行动,更是一次可持续公益模式的探索。”

  构建向善的循环,中国白酒产业的新命题

  如今,在消费高质价比需求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背后的故事和企业秉持的价值观。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价格的比拼,更是企业价值观的较量。

  而价值观的背后,则是“文化IP+体验服务”实现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具象转化的能力。

  “薪火·致远”公益行动展现了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的新可能:文化白酒不再只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而是成为有温度、有故事、有社会责任的参与者。通过将品牌用户转化为公益力量,让公益从“个人参与”延伸为“圈层扩散”,这场行动不仅为公益注入了持续的社群生命力,也为行业提供了兼顾商业效率与人文关怀的宝贵经验。

  当酒香浸润书香,这或许正是民族品牌白酒给公益事业的独特答案:在匠心中守护,在守护中发展,让文化的传承与青年的未来同频共振。

  让我们一起期待,在这个十月共同见证商业向善的力量,见证黔贵大地更多梦想被点亮!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