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如何破解普遍存在的“账面有利润,账下缺现金”的管理困局,成为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重要课题。近日,一套旨在系统解决这一难题的“业财融合232框架”由瓶颈突破数字创新研究院(BBDII研究院)正式发布。该框架通过融合先进管理理论与中国特色制造业实践,为企业优化资金效率、实现内涵式增长提供了可落地的路径方案。
一、 应对共性挑战,制造业管理范式亟待创新
国家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然而,部分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管理深层仍面临结构性挑战。据相关行业调研显示,高达68% 的中小企业主因财务报表与业务脱节而决策困难,过度依赖滞后利润指标,忽视了前瞻性的现金流规划。
与此同时,传统以规模降本为导向的成本会计体系,易导致库存积压与现金占用。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等数据,也印证了资金流转效率待提升的紧迫性。这些问题表明,推动管理范式从“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变革,与推动技术升级同等重要。
二、 聚焦有效产出,新框架驱动运营与财务深度融合
此次发布的“业财融合232框架”,是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一项创新成果。其核心在于将“工厂财务学”与“高效拉式制造”作为两大支柱,引导企业将管理焦点从传统的成本分摊,转移到最大化有效产出、优化库存和控制运营费用上来。
该框架强调,企业管理应紧紧围绕需求、产能、周期三大核心参数展开任何改善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自由现金最大化与资金效率持续提升,这直接呼应了中央提出的“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
三、 实践初见成效,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在框架的先行实践中,其价值已得到初步验证。以某全球消费电子供应商为例,在导入该框架后,其同步齐套率在5个月内从69%大幅提升至92%,库存周转天数由15.2天降至9.5天,累计释放占压资金约3230万元。这一案例表明,通过业财深度融合提升运营质量,能够有效盘活沉淀资产,将库存和应收账款转化为活跃的现金流,从而显著增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
四、 展望:管理创新赋能制造强国建设
“业财融合232框架”的探索,是我国制造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管理创新的一次有益实践。它不仅为单个企业突破增长瓶颈提供了方法论,更对广大制造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专家指出,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效率之争、质量之争。推动财务管理与生产运营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管理决策,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此类聚焦于提升内生性增长动力的管理创新,将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大主动权提供坚实支撑。
关于瓶颈突破数字创新研究院(BBDII):
研究院专注于将制约理论(TOC)、精益生产、工厂财务学与数字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致力于为中国制造业提供突破系统性瓶颈、实现持续盈利的先进管理理论与可落地的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