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代际变迁,消费结构随之升级换代。比如说,传统家居行业就迎来了智能化升级。新需求自然也涌现出新机遇。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201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3709.5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30%。
存量时代下,智能家居出海如何避免低效“内卷”,精准洞察市场需求,固本拓新?安室智能(X-Sense)就是在“传统家居”做文章,将老品类拓展出新需求,成为海外智能家居市场的头部玩家。
深圳市安室智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从事智能家居安防和节能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旗下产品屡次登上北美亚马逊BS榜,复购率超过30%,成功拿下了亚马逊海外细分类目份额Top3。在巨头林立、新品不断的市场中,安室智能(X-Sense)如何打动用户,挖掘增量,在一片红海中杀出重围?
以技术创新“破”解用户痛点
不同于国内主要以单元楼为主的集合式住宅,受文化因素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独立屋占据了美国80%的住宅市场份额。这一住宅形式通常为宽敞的大户型设计,包含多个楼层、户外庭院及独立车库。
安室智能(X-Sense)自主研发的太阳能摄像头采用创新供电设计,每天仅需几小时光照即可满足全天供电,摆脱了传统设备需要接线、续航焦虑的限制。其多设备Mesh组网技术,让庭院、车库等区域的覆盖不再是难题。同时,考虑到欧美用户家养宠物和庭院绿植较多,安室智能(X-Sense)通过搭载自研AI算法,精准识别人形与车辆,有效过滤宠物、落叶等干扰因素带来的误报,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在法规、文化、商业信任的多重驱动下,欧美用户对隐私保护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刚性需求。安室智能(X-Sense)采用本地存储+端侧AI处理的设计方案,视频数据无需上传云端,既保证了响应速度,又符合欧美用户对隐私保护的高要求。既规避法律风险,又赢得用户心智,成为破局隐私焦虑的标杆式解决方案。
打破智能家居的「语言障碍」
智能插座、智能灯泡、智能温控……这些智能家居产品,价格都在几十美金左右,客单价不高,但技术门槛却不低。其中,“语言障碍”是智能家居出海最大的拦路虎之一。
一方面,产品间的“语言”不通,设备间通信协议不兼容,导致物理上配对困难,连接成本高且不稳定;另一方面,如何减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语言障碍”,让产品更加了解用户,决定了产品的智能程度。于是,安室智能(X-Sense)自研硬件、软件、云方案,构建一个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态圈,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产品的智能化问题,安室智能(X-Sense)自主研发App,并基于用户在APP上的使用习惯,如设备使用频率、偏好设置变化、时间点等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多样化的控制方式,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同时,这些数据也帮助安室智能(X-Sense)深入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提前规划产品迭代方向,推出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新功能或新产品。
多渠道出海 + 差异化营销
在品牌营销方面,安室智能(X-Sense)在YouTube、TikTok、Facebook、Instagram 等平台构建了差异化的内容矩阵,针对不同平台的用户特性定制推广策略。
YouTube是安室智能(X-Sense)构建专业形象的核心阵地。不仅发布详细的产品功能解析视频,还与LifeHackster等科技领域的专业博主合作,通过开箱测评、实际场景测试等形式展示产品性能。在TikTok,安室智能(X-Sense)则采用更轻松活泼的内容风格,将产品功能与生活场景巧妙结合。 例如,发起#PetGuardian用摄像头记录宠物最萌瞬间活动,累计播放量1.2亿次,超10万条用户自发投稿,部分爆款视频单条播放量破200万。
在出海方面,安室智能(X-Sense)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渠道战略,力图全方位触达海外用户群体。在线下,安室智能(X-Sense)一边借助海外分销商,供货Best buy、沃尔玛等零售商超;一边亮相国际各大展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为品牌积累势能。在线上,安室智能(X-Sense)不仅入驻了亚马逊、eBay、Walmart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还开通了官方独立站,利用独立站与用户直接对话,打造品牌形象,并进行用户教育。
结语
在全球智能安防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海中,安室智能(X-Sense)的崛起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新范式:首先,它证明了深耕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比盲目的规模扩张更具生命力;其次,它展现了从解决用户真实痛点出发的产品思维,比简单的功能堆砌更能赢得市场认可;最重要的是,它开创了"硬件+算法+服务"的生态化发展模式,让中国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其成功实践正在重塑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不再是简单的"物美价廉",而是"技术领先、体验卓越"的代名词。展望未来,安室智能(X-Sense)的实践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本,更预示着中国科技企业将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