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有一位10年工龄的年轻人,他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脚踏实地,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从懵懵懂懂的学生成长为技艺精湛的电气维修专家,先后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山东中烟公司第四届“泰山工匠”、潍坊市首席技师等荣誉,他就是制丝车间电气维修工蒋洪泉。
十年,他勤学苦练强本领
匠者,勤于学,精于业,专于情。
沉默寡言的蒋洪泉学习起来像“拼命三郎”,在检修之余,他总是闲不住,看手册、看图纸,记录分析,总结反思,不断提升设备控制技能。“我对工业自动控制很感兴趣,研究生所学专业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能择一事终一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我感觉很幸运,也很振奋。”
蒋洪泉在检查电气控制柜。刘泉锐 摄
在日常工作中,蒋洪泉时刻保持“充满电”的状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打牢扎实的知识根基,真正吃透。
2023年4月,蒋洪泉作为企业和地方代表,参加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电工赛项,在比赛中,他沉着稳定,凭借过硬的技能摘得银奖第一名。这份沉稳,源自他日常丰富的知识储备,源自他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的热爱与梦想,源自他永远不给自己设上限的执着与坚持。
十年,他刻苦钻研勇担当
“要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退缩,勇于承担车间设备难题。”这是蒋洪泉的信念,更是他的奋斗目标。
制丝车间设备繁多,工艺复杂,为了保障设备的有效正常运行,车间实行“包机到人”的区域划分责任制。包机区域划分后,蒋洪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统计、认真记录,将所有的元器件一一记录在册,并从底层运行原理系统学习了解包机区域的设备。每天一上班,他就穿梭在包机设备之间,详细记录管路走向、部件构造、运行原理、工艺性能等各方面信息,将每天的设备状况牢记在心。在蒋洪泉的不懈努力下,连续三年以来,他所承担的包机任务在车间考核中取得了33个月满分的优异成绩。
蒋洪泉在检查烟叶缓存柜布料情况。刘泉锐 摄
2024年以来,车间提出严防断流的目标任务,蒋洪泉冲在前,全过程分析断流风险点,优化叶后薄板烘丝段网络通讯、叶丝回潮秤和气流烘丝段网络通讯,有效保障了生产顺利运行。“小蒋改进后,这两处再没有因网络通讯而出现断流问题。”中控操作工李国霞说道。
近年来,蒋洪泉参与主持梗预处理电气改造、设备除尘改造、人工挑选烟叶设备改造、公司烟机电气设备技能鉴定台设计配盘等任务,均取得显著效果。随着企业“双碳”目标和节能降耗要求的提高,蒋洪泉和团队成员迅即开展节能降耗生产活动,全线梳理制丝线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节能模式功能调整。在他们的努力下,车间圆满完成能耗指标。
十年,他咫尺匠心创一甲
匠心如途,创新为帆。
获得多项全国及行业荣誉的蒋洪泉,并没有忘记初心使命,努力将自己的成长收获变成提升生产工作水平的“增量”。
蒋洪泉在调试水分仪。张志平 摄
“我们一定要系统性解决‘切梗丝机设备工控屏兼容性不足’的难题!”为确保新立项的《切梗丝机段信息化改造》创新项目顺利推进,蒋洪泉和电工组的同事们一起,深入调研实际生产需求,创新利用TRIZ理论,通过对新增工控机采取梳理控制逻辑、新增数据交互、加装数据反馈等手段,实现了实时状态显示、实时参数调整、实时故障显示等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切梗丝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蒋洪泉牵头开展《大功率除尘风机控制系统应用研究》《温度控制的变频与阀门控制的实验平台搭建》等创新项目11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用自己的过硬技能和丰富经验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只要企业需要,我愿勇往直前!”仰望星空,蒋洪泉用执着和专注,追逐着梦想和希望;脚踏实地,蒋洪泉用奋斗和汗水,书写着青春奋斗的序曲。奉献青春力量,拼搏飞驰人生,蒋洪泉将一如既往,开启下个“十年”的新征程。(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