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观察实践队组建十四支分队,分赴山西广灵、安徽长丰、贵州镇宁、湖北宜都、河北邯郸、湖南浏阳等九省十四地,并专项开展退役军人保障调研与基层治理实践,聚焦非遗传承、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县域治理核心议题,以实地调研为笔,书写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答卷。
湖南浏阳分队由政管院第三期青马班学员组成,在“青年长江学者”王增文教授指导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基层实践。队员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烟花+文旅”“乡镇工业园区发展”三组展开调研,形成10万余字成果汇编,并聘任了四位基层实践导师。在达浒镇与镇头镇,双方围绕“3+3”乡村振兴模式交流并授牌“中国之治・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服务站,相关事迹获浏阳新闻联播报道。分队还入选全国大学生“三下乡”重点联系团队,学员在全国培训会与当地结业仪式上分享实践经验,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落地。
图为实践队队员走访金西产业园园区企业
图为学员在浏阳市结业仪式进行实践成果分享
贵州镇宁分队聚焦蜂糖李产业,探寻特色农业的脱贫密码。六马镇凭借低热河谷气候与标准化种植技术,让蜂糖李产业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核心支撑。队员在蜂糖李交易中心见证果农按果实直径分级筛选、顺丰冷链快速发货的产业图景,走进板干村果园跟着驻村选调生学习“轻扭果柄保果霜”的采摘技巧。面对“五年结果、七年量产”的产业周期与山地种植的人力依赖,返乡年轻果农“为乡村引电商、带发展”的初心,让队员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队也将梳理政策扶持与技术推广经验,为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图为队员在板干村山间果园采摘蜂糖李
山西广灵分队以“三天三主题”深挖县域振兴动能。在广灵剪纸博物馆,队员实地了解“阴剪”“阳剪”“镂空剪”等传统技法,这门2009年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技艺如今年产值突破亿元,带动百余名农村妇女居家就业。抖音直播间的常态化运营更让“小剪纸”打通对接大市场的通道。南村镇麒麟瓜种植基地里,“精品瓜直供商超、次级瓜分销商贩”的分级销售模式清晰高效,统一规划的棚号、水渠与“租金+薪金”双收入模式,让闲置土地焕发活力。壶泉镇涧西村则通过“古堡+民宿+研学”组合拳,让明代古堡成为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的文旅打卡地。返乡大学生主播依托“直播+产业+农户”模式,让广灵小米等特产走向全国。
图为实践队前往剪纸博物馆了解非遗技艺
安徽长丰分队围绕土地延包试点政策落地展开调研。作为全国草莓生产基地与种业高地,长丰县将土地权属稳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庄墓镇严格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以2019年土地确权成果为依据推进延包,同时直面村民政策误读、土地面积变更引发的纠纷,通过强化政策解读与群众沟通破解难题。朱巷镇种粮大户李广明直言,延包政策让他敢投入资金改善农田设施;八旬村民梁仁云则关注农村老龄化下“谁来种地”的问题。队员还深入芝麻田参与收割劳作,切身感受农业生产的艰辛,计划围绕政策普及、权属争议调解形成建议,为粮食安全筑牢基层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深入芝麻田进行收割劳作
湖北宜都分队以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为调研核心,解码县域生态治理模式。在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都分局,队员系统了解水质实时监测、工业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顶层设计;姚家店镇油榨坪村的林长公示牌,清晰呈现“市级统筹、村级落地”的森林管护责任体系,让山林保护精准高效;张家冲村污水处理站采用的“微动力A/O池+人工湿地”技术,实现污水净化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乡村宣传栏通过通俗案例普及污水治理与垃圾分类知识,推动环保意识融入村民日常。宜都构建的“责任体系+技术防控+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网络,为长江大保护基层实践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河北邯郸分队走进馆陶粮画小镇,探索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队员走访粮画研究院、艺术展览馆、文创商店等场所,详细了解小镇“产学研展销”一体化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12家粮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依托粮画非遗,小镇还拓展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等业态,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五谷为笔、乡土为纸”的传统技艺,成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图为队员在馆陶粮画小镇学习粮画传统技艺
退役军人专项分队跨越江西、广西、广东、安徽、北京、上海六省市,调研退役军人保障与价值实现情况。在江西湖口,93岁退伍战士王立强数十年投身志愿活动,用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安徽滁州92岁老兵陈运发讲述淮海战役与抗美援朝的热血往事。队员还参与桂林退役军人事务局社区便民服务、专访珠海“红星益学”志愿服务队、走访北京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与上海军创公益集市,梳理出职业转型、技能匹配等痛点问题,形成多篇新闻稿与咨政报告提交相关部门。
图为队员共同探望退役军人
截至目前,十四支分队已累计形成数十篇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覆盖县域发展多个关键领域。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让“县域治理”从理论走向现实,未来将持续深化调研,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贡献武大青年力量。(通讯员:何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