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十月,序属仲秋。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南漳县,随着辖区内4个烟叶收购站同步开秤,2025年烟叶收购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历经春日的播种希望、夏季的管护成长、秋时的采收烘烤,终于迎来了收获兑现的关键时刻。如何将烟农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切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南漳县烟草专卖局紧紧围绕“精准、便民、廉洁”三大核心,在金秋的季节里谱写烟叶收购“省心、舒心、放心”三部曲。
精准预约,让交售之路“更省心”
“按预约时间到站,来了就交,真是省心!”
南漳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西南山区,烟农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近年来,南漳县局推行前置分级模式和精准预约交售制度,通过分级环节前置、技术指导上门,由包片技术员根据各户烟叶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交售批次和具体时段,实现了从“轮流到村”到“精准到户”、从“安排到天”到“精准到时”的转变。
走进各烟叶收购站,每日动态更新的《精准预约交售看板》一目了然。技术员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提前将预约信息通知到烟农,确保整个交售流程规范、顺畅、有序。对于因雨天路况泥泞或存在其他特殊困难的农户,烟站还会主动协助联系车辆、优先安排预约时段,切实让他们“少跑腿、快售烟”。据悉,全县计划在45天内完成收购任务,通过精准高效的调度,力争实现烟农单户交售次数不超过3次,真正让效率与温度在收购一线并存。
暖心关怀,于细微之处“更舒心”
“我们来卖个烟,你们还管午饭,这多不好意思!”午间时分,李庙烟站食堂里暖意融融,几位前来售烟的烟农从站长手中接过热气腾腾的面条,连声道谢。
许多烟农平日节俭惯了,卖烟时即便到了饭点,也常常饿着肚子赶回家吃饭。南漳县局敏锐洞察到这一细微需求,在收购期间主动为售烟烟农提供免费午餐。一碗看似寻常的热饭,虽不丰盛,却足以暖胃暖心,驱散秋日的凉意与奔波的疲惫。
而这仅仅是南漳县局便民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各烟站扎实推行以“一杯茶水、一顿午餐、一次算账”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服务,专门设立了设施齐全的烟农休息区与便民服务驿站,放置老花镜、针线包、常用药品、车辆维修工具等,随时满足烟农不时之需。一杯暖心热茶、一顿简便热饭、一次贴心算账、一次产业发展建议……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举措,于无声处见真情,在细节中彰显了南漳烟草“以烟农为中心”的深厚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了让烟农“来时开心、交烟舒心”。
阳光操作,守护公平“更放心”
“现在卖烟越来越放心了,到处都有‘眼睛’帮忙盯着,定级、过磅一清二楚……”几位正在休息区等候的烟农笑着谈论。他们口中的“眼睛”,正是烟站内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联网实时监控,更将关键环节的画面同步投屏到大屏幕上,主动接受广大烟农的监督。
南漳县局始终将“廉洁收购”置于首位,常念“廉字诀”,紧绷“纪律弦”。收购前,县局通过政策宣讲、警示教育、签订《廉洁收购承诺书》等方式,提前打好思想“预防针”。在各烟站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实现收购价格、等级标准、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举报电话等“十上墙”,并设立举报箱与复秤台,主动邀请烟农参与监督。
收购过程中,由纪检、财务、质检等组成的联合监督组,对收购全流程实行现场监督和实时监控;充分借助“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线上动态监督,构建“人防+技防”立体监督网络。此外,各站点严格执行“对样收购、平稳眼光、一收到底”的原则,每日利用晨会统一定级眼光,确保标准一致、公平公正,让每一位烟农都能“清清楚楚定级、明明白白交售”。
据了解,今年南漳县1.3万亩烟田覆盖7个乡镇,涉及烟农409户,预计户均收入12万元以上。金色的烟叶,正成为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烟叶收购事关烟农的‘钱袋子’。”南漳县局纪检组组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基层‘微权力’,不断做优做实‘微服务’,以更加规范、高效、廉洁的收购行动,在烟区奏响服务“三农”、助力振兴的和谐曲。”(刘沸扬,全春喜,邓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