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紫霄村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方生亮
(张一帆 徐佳婉)“路修好了,出门方便多了!”“红心李苗种下去了,明年就有好收成!”在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紫霄村,村民们聚在村口,你一言我一语,细数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口中的“主心骨”,正是驻村两年多的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方生亮,这位把“家”安在村委会、讲普通话的“新村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成了村民最亲的“自家人”。
初到紫霄时,面对散落在山间的6个自然村,方生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揣上笔记本,踏遍山乡每个角落。从村头古树到闲置田地,他走一路、记一路。村民随口一句“护栏松了”“汛期滑坡”,他都认真放在心上,并积极协调资金加固护栏。遇到暴雨,他连夜扛着铁锹带头清理落石,还不忘叮嘱老人:“下雨天别出门,缺啥我帮买!”为了真正摸清村情,他索性把“家”安在村委会二楼,白天聊家常,晚上谋规划,硬是梳理出一批村民期盼已久的民生项目。“不能白来这一趟”成了他最简单也最坚定的信念。
“紫凝山的秀美风光,是紫霄村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方生亮敏锐地认识到,文旅融合是紫霄村发展的潜力所在。在他的积极协助下,紫霄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村。他牵头组织“上春山·登古道·慢生活”等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徒步登山、体验茶道文化,有效提升了“紫凝山”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今年暑假,他又成功引进传统文化研修班,将书法与乡村研学相结合,三期活动吸引了近百组家庭参与,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了起来,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杨梅、红心李是紫霄村的传统产业,但因缺乏科学管理,品质和效益一直不高。方生亮主动牵线浙江省农科院专家谢小波博士,在村里成立“博士创新站”,通过“理论授课+田间实操”的方式,为种植户破解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了果品质量。
针对村内部分土地抛荒闲置的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逐户走访、耐心沟通,他成功推动土地流转,由村集体统一托管经营。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是连片的30亩红心李种植基地,并成功获评台州市二类共富基地。去年杨梅成熟季,他又化身“助销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帮助村民销售水果2000余斤,真正让“枝头鲜”变成了村民“口袋甜”。
“平桥第二养老院项目是紫霄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方生亮心中,这个集养老服务与康养旅游开发于一体的项目,是他为紫霄村长远发展布下的重要一子。为此,他奔走于县发改、民政等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如今,项目已成功立项。“未来,这里不仅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乐园,更是吸引社会资本、带动村民增收的‘梧桐树’。”方生亮眼中充满希望。
如今的紫霄村,古道蜿蜒,新栽的李苗茁壮成长,村内笑声不断,景区步道游客络绎。方生亮依然每天在村里忙碌,谁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商量。他就像一位真正的村民,守着这片土地,也守护着这份越来越有盼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