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故里到诗词热土,江油如何用李白IP引爆全民文化热情?

2025-09-30 12:19:4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涪江如练,蜿蜒淌过青莲乡的田畴;黛山含翠,掩映着太白祠的飞檐。这座被李白诗魂浸润千年的城市,曾因“床前明月光”的浅吟低唱而家喻户晓,也因“蜀道难”的激昂慨叹让世人感知川蜀的雄奇险峻

 涪江如练,蜿蜒淌过青莲乡的田畴;黛山含翠,掩映着太白祠的飞檐。这座被李白诗魂浸润千年的城市,曾因“床前明月光”的浅吟低唱而家喻户晓,也因“蜀道难”的激昂慨叹让世人感知川蜀的雄奇险峻。

当新时代文旅浪潮席卷而来,江油市没有让“李白故里”的名片尘封于历史,而是以“李白喊你来飙诗”全民诗词盛典为钥,打开了文化活化与文旅融合的新大门。这场由江油市委宣传部、江油博飞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央视网联手打造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千年诗韵在全民参与中焕发新的生机,也勾勒出一个县级市如何依托特色文化IP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千年文脉,江油市的“诗魂”与传承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的诗句,早已不再是纸页间的文字符号,而是深深融入了江油山川肌理的文化基因。

从青莲镇的李白故居,到太白公园中的诗碑长廊;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咏,到市井街巷流传的诗仙传说,这座城市承载着中国文人精神世界中最浪漫的一抹亮色。在两千多年的建县史中,李白文化如同涪江之水,持续滋养着江油的人文底蕴。但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如何让经典走出书本?如何让年轻人真正爱上古诗?”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虽拥有独特文化IP,但仍停留在“纪念馆中的展陈”或“导游口中的传说”层面,难以与大众建立深度共鸣。江油也曾遭遇类似的困境,尽管李白的名字无人不晓,但如何使这份文化资源从“知名”走向“亲近”,从“静态观赏”转向“动态参与”,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活力的关键。

我们深知,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封存,而在于传播;不在于被动铭记,而在于真正共鸣。如果年轻人对古诗的印象仍停留在课本里的背诵任务,如果外地游客对江油的认知仅限于“路过打卡”,那么“李白故里”将难以真正释放其文化能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江油将目光聚焦于李白文化的活化与转化。它没有选择简单复刻传统诗词活动,而是以“全民参与”为核心,以“赛事+体验”为载体,构建一个人人可吟李白、人人可懂李白的文化场域。这一选择,既体现对千年文脉的敬畏,也是对当下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一处精神栖息地,而李白诗词中的豪情、洒脱与浪漫,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

让文化从“小众雅事”变“大众乐事”

“李白喊你来飙诗”全民诗词盛典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文化传播中的“圈层壁垒”,它并未将诗词局限于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是以零门槛的方式向全民开放。

其中,线上小程序设置800道不同难度的诗词题目,让普通爱好者可以从“床前明月光”起步,逐步走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精神世界。线下,在李白纪念馆举办了16天的海选活动,游客和市民围坐一起参与答题,孩子们吟诵诗句,长者回忆青春时光。

当然,活动的全民性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融入每一个设计环节。海选阶段,数万名网友积极参与线上竞答,其中7505人以80%的正确率成功晋级,展现出大众对经典文化的真诚热爱。初赛期间则设计“极速抢答”环节考验选手反应能力,以“飞花令”比拼诗词积累,用“抢答闯关”增添悬念,每天吸引300多名选手从全国各地奔赴江油。

决赛阶段采用“阶梯式晋级”赛制,将活动的文化内涵逐步推向高潮。“100进50”环节借助看图辨诗,考验选手对诗歌意境的理解;“50进30”通过诗词接龙,串联起李白笔下的壮丽山河与悠远岁月;“30进10”的飞花令对决,则围绕“酒”“月”“山”等李白诗中的经典意象展开,选手们的精彩交锋让这些传统元素焕发新的魅力。

最终的“诗魁”争夺战,更像是一场文化盛宴的华彩落幕。十强选手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在这一刻,仿佛所有人都在江油的涪江之畔,与千年之前的李白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更值得赞赏的是,活动对“李白文化”所进行的创新表达。活动期间,有人用方言吟诵《蜀道难》,有人以舞蹈演绎《月下独酌》,还有人通过书画再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这些充满个性的创作,让李白不再是课本中那个遥远的古人,而是成为能够与当代人情感共鸣的精神知己。正如一位参赛选手所说:“以前在书本上读李白,现在才明白,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是今天我们努力奋斗的底气。”

央地联动让江油文化走向全国视野

一场县级市的诗词活动,为何能够引起全国关注?答案就藏在“央地合作” 的创新模式里。

江油坐拥“李白故里”这一独特文化IP,但在全国性传播与专业策划方面存在短板;央视网作为权威媒体,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内容创作能力,但需要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传播载体。两者的携手,恰好实现了“1+1>2”的效果。

首先,央视网提升了活动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筹备期间,央视网与江油博飞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磨方案超过20次,并邀请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专家指导赛制设计,使整个活动既贴近大众又不失文化高度。其中,题目设置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杜绝偏题怪题;赛制兼顾普及性与竞技性,让不同水平的诗词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这种专业化的运作,摆脱了地域性活动容易陷入的自娱自乐,为走向全国奠定了品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央视网的立体传播矩阵将江油的诗词文化推向了全国。其中,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等数十家央媒和省媒持续跟踪报道活动,并发布稿件40余篇,覆盖超2000万人次;同时,央视网协同四川文旅厅等平台发布“李白喊你来飙诗”“方言诵诗大 PK”“46句创纪录!超强飞花令选手亮相”等短视频51条,视频观看量超160万次,有效激发用户参与热情。社交平台上,#李白喊你来飙诗#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使“江油”与“李白”成为暑期文旅热点。

线下推广同样强劲,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郑州、南京等地核心区域共计15块户外大屏陆续为本次活动进行推广,有效覆盖人群超过千万人次。这种“大屏+中屏+小屏”的联动,让江油文化突破了地理边界,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此外,名人的参与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与文化厚重感。总台主持人杨旭、音乐剧演员喻越越、诗人吉狄马加、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作家阿来、诗人王计兵等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录制祝福视频,不仅提升了关注度,更将“飙诗”从赛事上升为“文化传承”的公共议题。他们的支持,既传递出对李白文化的热爱,也倡导了“全民读诗、全民传诗”的理念。这一切,使江油的活动超越了地域局限,具备了更广泛的示范意义。

从“诗”到“城”文化IP如何赋能江油发展

“李白喊你来飙诗”全民诗词盛典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活动本身,还在于它为文化如何赋能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清晰回应了怎样让文化IP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这一关键命题。

对江油而言,该活动进一步擦亮了“李白故里”这张文旅名片。活动期间,太白公园、李白故居等主要景点的游客量显著增加,餐饮与住宿行业收入同步提升,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当诗歌与旅游深度结合,江油不再是游客匆匆路过的中转站,而是因其文化魅力专程前往的目的地。更为深远的是,该活动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自信。对于江油市民来说,家乡文化受到全国关注,李白诗篇被广泛传诵,大大提升了认同与自豪感。而对年轻参与者而言,在飙诗中体会李白的豪情与理想,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一位绵阳选手表示:“曾经觉得古诗遥远,如今才懂‘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写的正是我们这一代。”这种文化认同,已成为江油发展的宝贵精神资源。

江油的实践为全国县级市的文化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它用实践证明,地方文化IP的振兴未必依靠大投入、大制作,更需扎根本地特色、不盲目跟风,以现代形式让传统与当下共鸣。同时,央地合作模式也拓展了新思路,地方提供文化资源,央媒发挥传播优势,二者协同可有效破解地方文化辐射力有限的困境,推动小众IP走向大众。

结语:

如今,涪江长流,诗意正浓。“李白喊你来飙诗”全民诗词盛典留下的不只是一系列亮眼数据,更是一种让文化活起来的思维方式。当城市不再将文化视为静态陈列,而是作为可动态开发的资源;不再视活动为一时热闹,而作为长期工程,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文旅融合的新起点,期待更多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密码,它可能是一座古镇、一位历史人物,也可能是一首传世诗词。只要深入挖掘、勇于创新,沉睡的文化IP就能被唤醒,千年文脉便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而这正是“李白喊你来飙诗”全民诗词盛典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