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潍河西岸,一条连接几个村庄的必经之路旁,有一家与众不同的乡村小店。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店主郭兰英已经利落地打开店门,将门口打扫得一尘不染,摆好那几张擦得锃亮的椅子。傍晚时分,直到夜色深沉,路过的行人还能看到店里温暖的灯光。这家店的经营者,是六十七岁的郭兰英。
就在两年前,刚帮儿子在城里带大孙子的郭兰英回到农村老家,陡然清闲下来,心里却空落落的。她是个闲不住的人,看着自家房子正好处在几个村子的中心路口,人来人往,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萌了芽——创业,开一家小店。
这个消息一出,儿子女儿第一个反对。“妈,您辛苦一辈子,该享清福了!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开店多操心啊!”孩子们心疼她,都想让她过上轻松安逸的晚年生活。
可郭兰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看好这个“黄金地段”,更相信自己能干出点名堂。
“我身子骨还硬朗,脑子也不糊涂,咋就不能干?”她力排众议,凭着多年的积蓄和一股韧劲,她的“暖心小店”悄然开张了。
智慧经营:小店铺里的大格局
郭兰英的创业,可不是传统意义上守个摊子那么简单。她的经营理念,让许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去年,在山东潍坊市昌邑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帮助下,小店加入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惠民有潍”服务联盟,成为了惠民服务站,如今的小店窗明几净,商品陈列井井有条,案无灰尘。每件商品都明码标价,价格签打得清清楚楚。郭兰英特意让孙子教她使用了商品打印机,每个价签都规整漂亮,让顾客买得明白、放心。她常说:“人老了,心不能旧,店面就是脸面,诚信才是根本。”
图为昌邑市局(营销部)第二基层服务站市场经理姜海英(右一)指导郭兰英使用店铺管理系统
昌邑市局(营销部)的服务人员在以往的服务过程中发现郭兰英使用传统的记账管账方式尤为吃力,便引导她逐渐接触和学习现代店铺管理新模式。如今她不仅接入了一套简单的店铺管理系统,方便记账盘货,还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个体工商户经营培训,学习销售技巧和服务理念。她对店里的每一样商品都了如指掌,能根据顾客的需求和预算,推荐最合适的商品,言语朴实,却总能说到人心坎上。
郭兰英深知,在农村,人情味是最好的广告。她的店不只卖百货,还提供人气与温暖的聚集地。店内常年备着打气筒,免费供过往的自行车、电动车使用;墙上挂着几把雨伞,以备乡亲们不时之需;她还主动联系银行,成为了惠农贷款的小额咨询联系点。渐渐地,店门口成了一个小小的便民中心。
人格魅力:温暖是最好的生意经
如果说先进的经营理念是郭兰英成功的硬件,那么她的人格魅力就是无可替代的软件。
郭兰英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而真诚的微笑,无论买多买少,无论生人熟人,她都一样热情。有乡亲临时放个东西,她爽快答应;下雨天有人借伞,她从不犹豫;偶尔有家长忙不过来,孩子在她店门口玩一会儿,她也照看得妥妥帖帖。
图为郭兰英整理便民用品,方便村民取用
店门口那几张椅子和后来添置的小茶几,成了方圆几里最有温度的地方。郭兰英每天都会烧好开水,备上茶叶,让赶早集的、下夜班的、干农活路过的人,都能歇歇脚、喝口水、聊聊天。这里成了信息集散地,也成了情感交流站。人气旺了,生意自然就好了。
当初不看好她开店的孩子们,如今回来看她,见到店里络绎不绝的顾客和乡亲们亲切地喊着“郭大娘”,都由衷地佩服。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也习惯了在这里“打卡”,买瓶酱油醋,或是下班后带点日用品回家。
年龄从来不是追逐梦想的障碍,真诚与服务才是经营的永恒之道。她的店铺,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便利、一份温暖、一份信任。这个七十二岁开始创业的老太太,在她的人生秋季,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将一家普通的小店,经营成了潍河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暖心驿站”。(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