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种,夏长赢;秋收获,冬归仓。在湖北省竹溪县山区,千亩烟田顺着山势层叠铺展,宛如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九月秦巴,秋意初显。湖北省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的千亩烟田里,一人多高的烟株随风摇曳,硕大的烟叶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烟田边上,一排排蜂箱整齐摆放,成群的蜜蜂穿梭在烟叶与野花之间,嗡嗡声不绝于耳。
“这批蜂箱可是我的'甜蜜宝贝'。”烟农王美辉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蜂箱,金灿灿的蜜脾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去年光蜂蜜就卖了7万多元,加上烟叶收入,日子越过越甜。”这位与烟叶打了十八年交道的农村汉子,如今又多了一个新身份——蜜蜂养殖能手。
竹溪是湖北烟叶主产区之一,也是秦巴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县。如何让烟农从 “单一种烟” 转向 “多元增收”,一直是竹溪县烟草专卖局思考的问题。2019 年起,竹溪烟草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创新推出 “烟农增收 +”帮扶模式,将烟叶产业与地方特色资源深度绑定,通过 “技术下沉、资金精准、设施共享”,为烟农打开增收新通道 —— 王美辉的养蜂事业,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
“以前只敢守着烟田,是技术员们帮我打开了思路。” 回忆起转型之初,王美辉仍记忆犹新。2019年春,竹溪县烟草专卖局技术员下乡调研时,发现烟田周边野生蜜源丰富、闲置育苗大棚可再利用,当即建议他尝试 “烟叶+养蜂”立体种植。为打消他的顾虑,竹溪烟草不仅组织他参加中华小蜜蜂养殖专项培训,还协调桃花源烟叶合作社送来消毒好的蜂箱,安排技术员每周上门指导 “蜂群管理、蜜源搭配”。更贴心的是,针对养蜂初期的资金压力,烟草局通过专项产业帮扶资金,为他减轻了初期蜂种投入压力,让“敢想”变成“敢干”。
如今,王美辉的蜂蜜不仅走进了县城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省内外。“去年光蜂蜜就赚了不少,比前几年单纯种烟多了近一半收入。” 在他的带动下,坝溪河村十余户烟农跟着养蜂,今年全村蜂蜜产值有望再创新高,“一户带一片” 的增收效应逐渐显现。
在竹溪,像王美辉这样的“多元增收烟农”有很多。近年来,竹溪县烟草专卖局通过盘活闲置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烟叶产业与养殖、种植、加工等业态深度融合,烟区闲置设施得到了高效利用,烟农非烟产业收入占比显著提升。“我们始终把烟农的‘钱袋子’放在心上,既要让烟叶成为‘稳收产业’,更要让多元经营成为‘增收引擎’,让烟区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竹溪县烟草专卖相关负责人说到。
夕阳西下,王美辉给蜂箱盖上保温布,蜂鸣声与烟叶的沙沙声交织成山村的 “丰收序曲”。秦巴山区的秋风里,这抹从烟田飘出的蜜香,不仅甜了烟农的日子,更映照着基层部门践行乡村振兴使命的初心 —— 以产业融合为笔,以精准帮扶为墨,在竹溪大地上绘就出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的新图景。(作者:郭章森、张纪露、陈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