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湘南大地还未完全苏醒,宜章县莽山乡的烟农张立志已经在他的仓库里忙活开了。一捆捆金黄色的烟叶散发着特有的醇香,老张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码放整齐,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年这烟叶成色好,心里踏实多了。”他一边整理,一边对前来走访的烟技员李磊说道。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当地烟草部门围绕“放心、省心、暖心”,全力提升烟农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扎实行动。
科学管护,守住“金叶子”的成色,让烟农更放心。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增收。”老张感慨道。烟叶品质是烟农收入的命根子,而技术的精准落地是关键。当地将技术指导贯穿于烟叶生产全过程,特别是在烟叶成熟采收后的保管环节,针对性措施尤为关键。
“像前段时间雨水多,小力他们天天来提醒,教我们怎么防潮防霉,烟叶怎么堆垛通风最科学。”老张指着自家通风良好、干燥整洁的储烟房说。
他们利用收购间隙或傍晚休息时间,深入烟农家,结合实时天气变化,“一对一”讲解实操要点。这种“技术下沉到户”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因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直接将技术转化为了烟农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夯实了烟叶品质根基,也从源头上守护了烟农的“钱袋子”。
以农为主,流程优化,让交售烟叶更省心。
交售烟叶曾是让老张颇感头疼的事。“起早贪黑去排队,一等就是大半天,耽误工夫不说,心里也没底。”如今,这种情况在宜章已成为历史。
“现在好了,提前约好时间,到点过去,基本不用等,又快又方便。”老张提到的,正是当地烟草站全面推行的“交烟预约到小时”模式。通过精准调度,科学分流,极大缩短了烟农的等候时间。
同时,当地设立的24小时服务热线和站点服务台,确保烟农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解决。
“有什么不清楚的,打个电话问问就行,心里特别有谱。”这种以烟农便利为中心的流程再造,不仅提升了收购效率,更传递出服务型组织的温度,让烟农交售烟叶从“奔波劳神”变为“心中有数、交售无忧”。
精准帮扶,不让一个烟农掉队,共富路上更暖心。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是目标。当地烟草部门的服务不仅关注普遍需求,更将目光投向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
同村的李建国大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孩子又在外地工作。往年交烟是他的一大难题。今年,烟草站将他纳入特殊群体精准帮扶机制,安排了专人提供从预约、运输到交售的“一站式”全程引导服务。
“烟草站的同志专门来帮我运烟,全程陪着办手续,真是帮了大忙了!”李大爷感激地说。
建立专属档案,动态跟踪生产经营情况,主动协调解决运输、资金等实际困难……这些举措背后,是服务者将心比心、雪中送炭的情怀。体现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确保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切实提升特殊群体烟农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夕阳西下,老张算完了今年的收入账,笑容更加舒展。“政策好,服务跟得上,我们种烟的劲头更足了!”这不仅是老张个人的心声,也是宜章县众多烟农在“三心”一体化服务模式下的共同感受。
当地烟草部门分管烟叶工作的负责人智磊表示,他们将继续紧密围绕烟农的核心需求,深化服务内涵,将保障烟叶产业平稳高效运行与促进烟农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片片金黄的烟叶,承载着烟农一年的辛勤与希望;一项项务实的举措,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力量。在宜章,通过“技术”赋能、“服务”增效、“用心”联结,烟草产业正真正成为强农富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色产业。这条“金叶铺就”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吴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