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武穴,乡村田野泛起金黄。柑橘林里,果农们忙着采摘,一辆车穿梭于乡间小路,车里坐着的不只是客户经理,还有一支特殊的“助农服务队”。
“周老板,我们来啦!”清晨,武穴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志愿服务队来到大法寺镇客户的柑橘园。不到一小时,已经摘完了三棵树的橘子,装满了数个果筐。
“我在‘码上说’平台留言才两天,你们就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周老板笑着说,家里缺劳力,原本还担心橘子采摘赶不上第一波上市。
周老板所说的“码上说”平台,是武穴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推出的便民服务新举措。客户通过扫描专属二维码,可直接反馈经营和生活上的难题。
从“扫码”到“下地”:技术赋能打破服务壁垒
农网客户经常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农忙时节人手不足,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客户,采摘期劳动力极为短缺。
为此,武穴烟草组建了“助农服务队”,根据客户提交的需求,合理安排时间上门帮忙。截至目前,已帮助5户农网客户抢收农作物,减少因采摘不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
“过去客户有需求要先打电话给客户经理,经理记录后再上报,流程较长。现在通过‘码上说’平台,客户需求直接同步到所有相关部门,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客户经理表示。
这项数字化举措的背后,是武穴烟草对服务模式的深度重构。通过技术赋能,将服务触点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从“等人上门”到“送服务上门”的转变。
从“普法”到“暖心”:知识服务弥合数字鸿沟
除了农活帮助,武穴烟草还关注到老年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
78岁的零售客户张大爷最近反映:有消费者买了商品后声称是假货,要求十倍赔偿,不知如何应对。第二天,武穴烟草的“法律志愿服务队”就带着宣传资料上门了。
志愿者们用当地方言,结合身边案例,向张大爷讲解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还教他如何识别职业打假人、如何依法维权。听完讲解,张大爷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这下心里有底了!”
目前,武穴烟草已开展上门普法活动43场,为67位老年客户解决了法律疑惑,这种“送知识上门”的服务获得客户广泛好评。
从“帮扶”到“共生”:特别关爱传递城市温度
对于残疾客户,武穴烟草建立了“特别关爱档案”,通过定期回访和上门帮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城区零售客户杜海珠因身体残残,行动不便。她与客户经理联络,最近收拾店铺,重物搬运有些困难。第二天,武穴烟草的志愿者就送来了大米和食用油,并帮他整理店铺。
“你们不仅送东西,还陪我聊天,心里暖和。”杜海珠拉着志愿者的手说。
武穴烟草还建立了“帮扶回访”机制,定期跟踪需求解决情况。据统计,项目启动以来,已为残疾客户解决实际困难35件。
小小二维码,背后是大民生。武穴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码上说”不仅是一种创新机制,更成为连接党群干群关系的“暖心桥”,展现了基层服务的温度与力量。未来,武穴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持续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体现“为民办事”的初心。(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