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镇“众星无月” 《四川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在京发布

2025-09-23 11:44:0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9月22日,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四川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揭晓了“2025四川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简称2025四川省百强镇)名单。古蔺

9月22日,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四川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揭晓了“2025四川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简称2025四川省百强镇)名单。古蔺县二郎镇位列四川省百强乡镇首位。

《报告》指出,近年来,四川省立足“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中心镇建设为切入口,着力引导人口、资源和要素向中心镇集聚,镇域经济在增强发展动能、提升产业能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四川省百强镇是四川镇域经济发展优秀代表,在全省乡镇发展中发挥着引擎带动作用,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国百强有待突破。2025四川省百强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达2.88亿元,超六成乡镇超亿元,其中15个超2025中国西部百强镇平均水平(5.90亿元),经济产出效益较为显著;拥有工业企业8462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40亿元,产业规模稳步壮大;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或超市数量达11278家,消费活力不断增强。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省百强镇有23个进入中国西部百强镇,数量位居西部各省份第二位,有9个跻身西部五十强,但无一入榜西部十强,更无乡镇进入中国百强镇,呈现“众星无月”的特点。

区域分布失衡不均,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从区域分布看,成都平原经济区以58个(占比接近六成)百强镇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是百强镇的主要聚集区。同时,该区域产业类型多元、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主要以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和特色文旅等为主导;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上榜乡镇数量相近,分别为19个和18个,但主导产业差异显著:川南经济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产业积淀,形成了以“白酒金三角”为核心的食品饮料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等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势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则以物流商贸、农产品加工和天然气等资源开发为主导,正朝着交通枢纽、现代农业和特色工业转型;攀西经济区上榜乡镇数量虽仅有5个,但产业发展极具特色,围绕“钒钛、稀土、阳光”三大核心资源,成为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无一乡镇上榜。从地市分布看,中心城市“一马当先”,省会成都上榜百强镇数量达17个,绵阳紧随其后,以13个入榜乡镇位列第二,与成都共同构成引领全省乡镇发展的“双核”。整体来看,四川省百强镇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外其他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资源依赖性强,创新动力不足。

城镇建设提质升级,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5四川省百强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从过去的“补齐短板”向“全面提质”转变,以服务产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交通内联外通加速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空间与绿色福利大幅增加,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同时指出,四川省作为全国建制镇数量最多(2016个建制镇)的省份,乡镇规模偏小、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镇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探索增长期,相较于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强镇集聚的省份,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随着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计划的深入实施,四川省镇域发展呈现出一些亮点:成都、绵阳、泸州等地开始出现强镇集聚、竞相发展的态势,而宜宾等“市强县弱”的地区也吹响了发展镇域经济的冲锋号,镇域经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客观反映四川省乡镇发展现状、促进乡镇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相关单位和专家组成课题组,开展四川省乡镇综合竞争力研究工作。《报告》采用2024年乡镇数据,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从经济规模、经济活力、人均水平等维度,对全省2642个乡镇(不含街道)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据悉,竞争力智库是国内专门从事竞争力研究的独立社会智库,坚持社会责任优先,主要开展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数系列研究等。

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注于城市发展研究、城市战略研究、政府政策咨询、城市品牌设计、区域和产业规划等,积极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市建设。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