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州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襄州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黄龙党支部始终把农网零售终端当作服务群众的 “红色驿站”,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围绕乡村实际需求,支部党员带着政策、带着资源、带着服务下沉基层,把民生福祉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实干中徐徐展开。
农时不等人,帮扶暖人心
每到春播秋收的农忙时节,黄龙党支部的党员们总会准时出现在农户的田埂上。他们挽起裤脚、戴上草帽,帮着向湾村的农户插秧、收割,帮金寨村的果农采摘、搬运,用汗水为农忙 “减负”。不仅如此,针对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支部党员化身 “桥梁纽带”,一边摸清农户的种植养殖情况,一边对接城区商超、单位食堂,通过信息撮合搭建起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如今,金寨村的土鸡蛋、向湾村的新鲜蔬菜,顺着这条 “党员搭建的供应链” 走进城区千家万户,既让城里人吃上了放心食材,也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用党员力量托起了农户的 “增收梦”。
志愿服务不停步,责任担当显初心
黄龙党支部还组建了党员志愿队,把 “我为群众办实事” 落到实处。逢年过节,志愿者们会带着米、面、油走访村里的困难家庭,坐在炕头听诉求、解难题;闲暇时,他们会在农网终端旁摆起 “普法小课堂”,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烟草专卖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遇到村民有健康需求,支部还会联合医疗团队开展 “医疗下乡” 活动,免费为老人量血压、做检查,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像一股股暖流,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支招助力, 点亮乡村特色产业
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黄龙党支部同样用心。得知金寨村的 “老酒堡” 是当地有名的传统酿酒作坊,却因经营思路单一面临客源不足的问题,支部党员主动上门出谋划策。他们建议作坊在卖酒的同时,代收代销村里的黄桃、冬桃、土蜂蜜等土特产,既丰富经营品类,又能帮邻里拓宽销路。如今的 “老酒堡”,不仅酒香依旧,还成了村里的 “土特产小超市”,不少城里人专程来买特产、品老酒,作坊生意越来越红火,传统手艺不仅得以传承,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
从田间地头的农事帮扶,到走村入户的志愿服务,再到助力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襄州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黄龙党支部始终以农网零售终端为纽带,把资源下沉到基层,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用党员的初心和担当,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温暖篇章,让红色阵地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实力量。(襄州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徐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