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化建”)承建的海槿(张掖)生物燃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绿色生物甲醇项目开工。这是四化建以央企担当践行生态文明使命,用技术突破诠释产业变革,携手各界共同谱写化学工业与绿水青山的又一生动实践。
(四化建承建的岳阳市西环线片区海绵城市项目)
海槿(张掖)10万吨/年绿色生物甲醇项目是落实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甘肃张掖地区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的关键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生物质资源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化建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面向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工程业务,在自然生态修复、碳中和综合利用、固危废处理、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垃圾处理发电等环境治理项目上奋力作为,成功实施了亚洲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广州京溪地下净水厂项目,国内采用超滤膜处理先进工艺的最大规模水厂—广州市北部水厂一期工程,岳阳珍珠山公园,岳阳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二期工程,岳阳市西瓜山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项目,桂平市环保生态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广东东粤环保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项目等多个环境治理项目,在降碳减污、生态扩绿、绿色发展等领域展现中国化学的责任与担当。
由四化建承建的岳阳市西环线片区海绵城市项目、广西中泰(崇左)产业园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承建的广州南站地区净水厂首期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成功通水试运行;承建的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生产成功,所有工艺指标均达预期;承建的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掀起大干热潮。
在岳阳市西环线片区海绵城市项目施工中,四化建通过构建源头-过程-末端的系统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地布置各类海绵设施,实现场地内雨水的渗透、滞蓄、净化和安全排放,打造集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城市“绿肺”,惠及周边数万居民。在广州南站地区净水厂首期工程机电工程安装中,项目采用先进的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及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日处理规模5万吨,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全面投产后将有效缓解广州南站及周边区域的污水处理压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
广西中泰(崇左)产业园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项目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建设总处理规模3万m3/d,其中近期建设处理规模为1.3万m3/d。在项目建设中,四化建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催化裂化“一步法”工艺,攻克了混合废塑料分选与原料化、含氯塑料处理、自热式能量利用等行业技术难题,不仅能将不同材质的低值废塑料统一制备为高值化工原料,且产品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至少40%。在项目建设中,四化建运用BIM技术构建建筑安装工程模型,创新采用“立体穿插、多线并进”施工模式,并以“三年项目一年建成”的超常规速度改写行业标准,为全国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风光制氢合成绿氨示范项目,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绿氢实现新能源与化工产业的深度耦合,构建全场景源网氢氨互动优化体系,推动绿电-绿氢-绿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项目建成后,年产绿氨15万吨,年节约标准煤49万吨,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当地能耗“双控”目标落地,为西北地区新能源与化工产业融合发展树立标杆。目前,四化建正全面推进管道连接、电气仪表安装等工序,全力确保项目按期投产,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工程,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与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谢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