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永恒——流动时代锚定艺术价值”艺术展在大阪世博会引发多方关注

2025-09-18 11:16:2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正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8月28日,一场承载文化多样性与艺术创新力量的“瞬间·永恒——流动时代锚定艺术价值”艺术展,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

正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8月28日,一场承载文化多样性与艺术创新力量的“瞬间·永恒——流动时代锚定艺术价值”艺术展,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未来生活馆盛大启幕。作为公约20周年庆典活动周的核心内容,该展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CICT-ICFT)和创意与创新平台(PCI)联合主办。项目出品人钱品益统筹规划,策展人沈中杰全程主导策展思路,以“瞬间定格永恒,艺术连接多元”为核心理念,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盛宴。

展览项目自筹备启动以来,邀请并收到来自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二百多件艺术佳作,涵盖油画、版画、陶瓷、水墨、摄影等多个领域。经国际评委团专业评审与大阪世博会组委会审核,最终120件作品入围现场展陈,全方位展现全球艺术家对“瞬间”与“永恒”的多元诠释。

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知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王兆中以黄河流域生活为素材,他运用强烈的表现主义语言,将黄河边上的历史、民俗与人的生命存在相结合。张啸天的艺术语言极具特色,他突破传统油画媒材限制,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营造出多维的视觉艺术空间;张彪的版画作品以强烈的线条张力,定格城市发展中的瞬间变迁,传递出对时代记忆的深刻思考;张驰的艺术语言兼具传统笔墨根基与创新表达,水墨作品善以对景写意营造苍润悠远意境,灵秀与厚重并存。王红坡则通过独特技法营造画面肌理,画作有生命砥砺的生涩感,作品具有超越技法的人文温度。此外,朱明弢、张辨坚、施晓杰、李正正、陈如刚等艺术家也通过各具特色的创作语言,探索传统美学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路径。

青年艺术家代表沈可音(Keyin)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发表演讲。她表示:“艺术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载体,每一件作品都是创作者对时代、对文化的独特思考与表达。此次展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得以对话,让‘瞬间’的创作转化为‘永恒’的文化记忆,这正是《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倡导的核心价值——以艺术为桥,让多元文化共生共荣。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拉米雷斯在开幕式上致辞

青年艺术家代表沈可音(Keyin)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发表演讲

策展人沈中杰在展览开幕式上介绍,本次展览的筹备始终围绕“文化多样性”与“艺术的永恒价值”展开,从作品筛选到展陈设计,均致力于为观众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观众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核。项目出品人钱品益则强调,大阪世博会是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展览借助这一平台,不仅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创新活力,更践行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理念,为推动全球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艺术力量。

展览开幕当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艺术评论家与文化从业者驻足参观,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其中,中国剪纸专场格外亮眼,成功引发各国观众的浓厚兴趣与持续关注。不少观众在剪纸作品前驻足欣赏、交流讨论,或拍照记录作品细节,直观感受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教授感言:“这场展览打破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每一件作品都在讲述独特的文化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多元文化碰撞出的精彩火花。”多数日本参观者则表示,看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也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推进感到振奋。

目前,主题展“瞬间-永恒”其传递的文化多样性理念与艺术价值仍在持续发酵。此次展览不仅为全球艺术家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以艺术为纽带,深化了各国对文化多样性的认同与尊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庆典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