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滁州市烟草专卖局作为全省“普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客户”试点单位,以“法智滁烟”普法品牌为引领,紧紧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心下移、服务下沉的要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多元推进,推动普法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助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乡村法治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法治画卷”
面对辖区内930个行政村的广阔普法阵地,全市系统已与281个乡村签订普法共建协议,覆盖率突破30%。通过组建由专卖骨干、法规专员和青年志愿者构成的普法服务队,创新实施“送法下乡五个一”工程:累计捐赠法律书籍超千册,内容涵盖农业生产、婚姻家庭等多领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专题讲座10余场,惠及村民500余人次;在田间地头设立法律咨询点,切实解决宅基地纠纷、劳务欠薪等现实问题;捐赠标准化普法宣传栏12处,持续更新土地管理、防诈骗等实用知识;依托村级微信群打造“法治微课堂”,实现“指尖学法”常态化。
这种“阵地+流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乡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更逐步培育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健康法治生态。
融入社区治理体系,搭建居民学法“暖心桥梁”
在社区层面,全市系统与92个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覆盖率达30.8%。通过构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成效共评”的联动机制,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设置展板90余块,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同步捐赠法律书籍2000余册充实社区“法治书架”。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普法:为老年人开设“防诈骗小课堂”,通过案例解析增强识骗防骗能力;为青少年组织“法律知识问答”,强化校园安全与网络保护意识。更借助“走太平”“琅琊山庙会”“谯梁夜市”等本土文化场合,举办法治游园、电影展播、有奖竞答20余场,让法律知识“活”起来、“暖”起来,真正实现“寓法于乐、融法于俗”。
面向零售户精准服务,筑牢守法经营“法治屏障”
围绕全市18291户零售户,滁州烟草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差异化普法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客户服务群、徽映社区、日常走访等渠道,实现普法宣传100%全覆盖。专题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纠纷处理等内容,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切实帮助客户提升规范经营水平。
创新搭建“双线融合”服务平台,以案说法、以政策明标、以互动答疑,形成“政策宣讲+案例警示+现场指导”立体服务模式。依托线上平台常态化推送卷烟经营规范、真假烟鉴别、违法案例等内容,助力零售客户实现“守法能力”与“风控意识”双提升。
延伸普法宣传触角,实现多维覆盖“法治赋能”
在扎实推动“普法三进”的基础上,滁州烟草还将普法延伸至机关与校园。对内开展专题培训150余场,覆盖2800余人次,构建“案例研讨+模拟实训+案卷评查”三维培育机制;对外联合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推进“普法进校园”,重点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等知识,清理校园周边涉烟销售网点,构建未成年人“无烟守护网”。
通过资源倾斜与示范创建,滁州烟草助力1个乡村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社区/乡村获评省级示范称号。创新推出《证之风波》《模拟听证情景剧》等法治情景剧,受邀参加省级巡演4次,成为全省法治宣传典型案例。“法智滁烟”品牌逐步打响,“1+2+N”工作法实现普法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型。
下一步,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将继续强化新媒体技术应用,探索数字人普法、短视频、直播课堂等形式,提升普法吸引力和覆盖面;深化“法律志愿者人才库”建设,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法律需求大调研”,建立“清单式”对接机制,提供菜单式普法服务,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滁州烟草以“普法三进”为抓手,不仅打通了法治宣传的“末梢神经”,更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出责任烟草、法治烟草的担当与温度,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基层力量。(滁州市烟草专卖局: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