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映暖黄山:程大爷的小店 “焕新记”

2025-09-15 09:16:5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秋日的黟县,马头墙映着金黄的稻田,青石板路绕着潺潺溪流,一幅皖南水乡的惬意画卷。在碧阳镇丰梧村的巷口,“程记便民店” 的招牌擦得锃亮,玻璃柜台里的卷烟按品牌、价位整齐排列,烟盒上的覆膜泛着干净

秋日的黟县,马头墙映着金黄的稻田,青石板路绕着潺潺溪流,一幅皖南水乡的惬意画卷。在碧阳镇丰梧村的巷口,“程记便民店” 的招牌擦得锃亮,玻璃柜台里的卷烟按品牌、价位整齐排列,烟盒上的覆膜泛着干净的光。店主程大爷正笑着给熟客递烟:“张哥,还是要‘黄山’(新视界)吧?我给您留着呢!”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还是间让人 “迈不进脚” 的小店 —— 货架歪歪扭扭,货物堆得像小山,卷烟混在零食、日用品里,顾客找半天才能翻到;程大爷坐在吱呀响的木凳上,看着稀稀拉拉的客人,眉头总锁着。

今年 58 岁的程大爷,打小因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左腿残疾,走路得靠着拐杖,外出打工成了奢望。“家里俩孩子要上学,老伴身体也不好,总不能一直靠亲戚帮衬。” 去年春天,家人凑了些钱,把自家临街的小房子改成了便民店,想着 “守着店能挣点是点”。可程大爷没做过生意,不知道怎么进货、怎么摆货,更不懂怎么跟顾客推荐商品。“一开始还能靠街坊邻居照顾生意,后来大家嫌找东西麻烦,都去村口的大超市了。” 说起以前的日子,程大爷的声音低了些,“最多的时候,店里积压的卷烟能放半个月,每月收入刚够交电费,我都想把店关了。”

转机,始于黄山市烟草公司黟县营销部客户经理小李的一次走访。去年 10 月,小李按照片区走访计划来到丰梧村,远远就看到 “程记便民店” 的招牌蒙着灰。推开门,一股潮湿的味道扑面而来,程大爷正坐在角落里发呆。“大爷,您这店里怎么没开灯呀?” 小李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程大爷抬头看了看,叹了口气:“开了也没人来,省点电。”

聊天中,小李摸清了程大爷的难处:身体不便没法外出学习经营技巧,资金紧张不敢进货,更没信心把店做好。回到单位后,小李立刻把情况汇报给领导,黟县局(营销部)随即组建了 “徽映志愿帮扶小分队”,成员包括客户经理、陈列指导专员和财务专员,专门为程大爷制定帮扶计划。

“先解决燃眉之急。” 小分队第一步就是帮程大爷申请 “徽映帮扶救助金”。考虑到程大爷行动不便,队员们主动上门收集材料 —— 身份证、残疾证、店铺营业执照,再跑遍县局的各个部门办理手续。一周后,救助金打到了程大爷的银行卡上。“收到短信的时候,我反复看了三遍,以为看错了。” 程大爷攥着手机,眼眶有点红,“这钱不仅能进新货,还能把漏雨的屋顶修一修,真是救了急!”

解决了资金问题,小分队又把重点放在了店铺改造上。“程大爷的店面积不大,但前后柜分得散,体验区几乎没有,得重新规划布局。” 陈列指导专员老王拿着卷尺在店里量了又量,“前柜要缩短,留出行走空间;后柜改成分层货架,上层放卷烟,下层放日用品;靠窗的位置摆个小方桌,放些本地的茶叶、笋干,做成简易体验区,顾客能歇脚,也能顺便了解商品。”

改造那天,小分队全员上阵:小李帮着擦货架,老王指导工人调整柜台位置,队员们还从家里带来了抹布、清洁剂,把积了半年的灰都擦干净。程大爷拄着拐杖在旁边帮忙递东西,脸上慢慢有了笑容:“以前我总觉得这店没救了,你们这么帮我,我也得打起精神来。”

改完店面,更重要的是教程大爷 “怎么把生意做活”。小分队定下了 “手把手教学” 计划:每周来一次,每次教一个知识点,直到程大爷学会为止。

第一次教卷烟陈列,老王怕程大爷记不住,特意画了张示意图:“大爷您看,畅销的‘黄山’(硬一品)要放在柜台中间,眼睛平视就能看到的位置;新品‘黄山’(小红方印)可以摆成小金字塔,吸引顾客注意;价格标签要对齐,不能歪歪扭扭。” 程大爷拿着示意图,一边看一边摆,摆错了就拆了重来,直到王鹏点头说 “对了” 才停下。“以前我都瞎摆,顾客要啥我找啥,现在这么一弄,看着就舒服,顾客也愿意多待一会儿。” 程大爷说。

教卷烟推荐技巧时,小李更是费了心思。她知道程大爷不善言辞,就总结了 “三问三推” 的简单方法:问顾客是自己抽还是送礼,问平时喜欢什么口味,问大概的预算,再根据答案推荐合适的卷烟。“比如遇到游客,就推荐‘黄山’(毛峰),告诉他们这烟里有黄山毛峰的茶香,带回去当伴手礼合适;遇到老街坊,就推荐他们常抽的款式,再顺便提一句‘最近这款有活动,多买两包划算’。” 小李还模拟顾客和程大爷对话,一开始程大爷紧张得说不出话,练了几次后,渐渐能顺畅地推荐了。

慢慢地,程大爷的经营理念也变了。以前他总觉得 “开店就是守店”,现在会主动跟顾客聊天,记下老顾客的喜好:张大叔爱抽 “黄山”(新视界),每次来都要配一包瓜子;李阿姨买烟是给儿子寄,每次都要多要几个防震泡沫…… 有一次,几个上海游客来买烟,程大爷不仅推荐了 “黄山”(大红方印),还跟他们聊起了黟县的景点:“你们去宏村的话,一定要走村后的石板路,人少景美,还能看到老祠堂。” 游客听了高兴,不仅买了烟,还在店里买了两斤笋干,后来又带了朋友来。“以前我都不敢跟陌生人说话,现在觉得跟顾客聊天挺开心的,还能拉回头客。” 程大爷笑着说。

如今的 “程记便民店”,早已不是当初的 “破落小店”:玻璃擦得透亮,货架摆得整齐,卷烟陈列得像 “小展览”,体验区的方桌上还放着顾客留言本,上面写满了 “老板人好”“东西齐全” 的好评。更让程大爷开心的是收入 —— 每月比以前多了 2000 多块,不仅能覆盖家里的开支,还能给孩子攒点学费。“现在店里每天都有十几位顾客,忙的时候我还得让老伴来帮忙。” 程大爷拄着拐杖,在店里走得比以前稳了,“要是没有烟草公司的帮扶,我这店早就关了。是他们让我觉得,就算身体不方便,也能把日子过好。”

在黄山,像程大爷这样被 “徽映帮扶” 温暖的零售户还有不少。黄山市烟草公司始终把 “为民服务” 放在心上,通过组建志愿小分队、设立帮扶基金、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困难零售户解决实际问题。“徽映帮扶不是‘一阵风’,而是‘长流水’。” 黟县营销部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更多零售户像程大爷一样,不仅把店开起来,还能把日子过红火,让‘徽映’的温暖洒满皖南的每一个角落。”

夕阳下,“程记便民店” 的招牌泛着暖光,程大爷正送一位顾客出门,嘴里说着:“下次再来啊,我给您留着您爱抽的烟!” 巷子里的风带着稻花香吹进来,也吹来了程大爷越来越好的日子。(胡剑涛)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