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抹茶产业呈现快速扩张态势。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抹茶总产量将超过5000吨。然而,产业快速发展也伴随“内卷式”竞争、标准不统一、技术转化不足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9月11日下午,抹茶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抹茶产业趋势与技术升级,汇聚国内抹茶领域专家学者、产区政府代表、龙头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通过行业倡议、报告发布、主题分享与圆桌对话等形式,为中国抹茶产业发展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会议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茶产业分会常务副会长魏有主持。
倡议发布与报告解读:为产业发展锚定方向
研讨会开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与铜仁市农业农村局、江苏省茶叶协会、安徽省茶业协会、广西茶业协会、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州硒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安顺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等十一家单位联合发布了“凝聚力量,强化协同,促进抹茶产业发展的倡议”。呼吁全行业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形成“标准引领、品牌赋能、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随后,两份重磅报告发布:
《抹茶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2025)》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茶产业分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刘桂才发布。报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分析,呈现了中国抹茶消费市场的群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针对产业升级,报告指出健康化(低糖、清洁标签)、场景化(社交、休闲)、差异化(细分人群需求)将是核心路径,建议企业在品质把控、渠道适配和精准营销上持续发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行动指南。
随后,魏有发布《2024日本抹茶出口研究报告》 。该报告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联合“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日中农林水产业促进会,以日本海关出口数据为核心依据,历经多轮数据核验与深度分析,共同编撰完成。报告聚焦2019至2024年五年间日本抹茶出口全貌,详细呈现了出口规模、产品结构、贸易伙伴及主要出口海关等关键维度的变化趋势。
目前,以上两份报告均可在“中农促茶产业分会”官方公众号免费下载。
主题分享与实践案例:聚焦关键环节创新
研讨会的分享环节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三位专家分别从产业现状和前景、国际经验、生产技术与装备升级角度分享洞见:
浙江茶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分享中国抹茶沿革与发展趋势时提到:目前国内抹茶正当时,这种健康天然、无负担的超级食物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而新茶饮品牌出海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将成为抹茶的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到2028年,中国和东南亚的人均现制饮品年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2杯和36杯,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资深首席科学家林智系统介绍了日本碾茶(抹茶)生产加工技术,重点解析遮光覆盖、蒸汽杀青、梗叶分离等关键工艺。
国家抹茶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福生结合企业实践,分享中国碾茶加工技术创新成果,包括“高棚覆盖+热风杀青”组合工艺、智能化梗叶分离设备应用等。
圆桌对话:多方共商产业痛点与破局路径
在圆桌对话环节,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资深首席科学家林智,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廷相,SGS农产食品部中国区副总监李建平,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方强等嘉宾围绕“抹茶产业标准化、国际化、品牌化”展开深入讨论。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企业代表普遍认为,本次大会为行业提供了“技术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对接”的高效平台。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抹茶产业从“分散发展”向“协同创新”迈出关键一步。后续,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将持续推进专家智库建设、国际标准对接与市场拓展服务,助力中国抹茶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从“规模领先”到“品质引领”的跨越。